有两个误解经常在网络上出现。1. 房价高导致中小制造业艰难。2012年我去江浙一些工厂去看,那时房价没有现在高,中小企业已经很艰难,从2009到2012年当然房价已经涨了一波,但2008年以来就很艰难,做小商品外贸的因为外需减弱,做机械加工和零部件制造的,则受到大企业挤压,想被收购也没人来,你那个厂,别人大企业只要新开一个车间就可以。
你困难不是因为房价、不是因为地价。厂房用地本来就有;本地房价与制造业工资联动关系也不大,因为工人来自外地,很少在本地买房,至少在当时是这样。中小企业困难就在于难以升级。缺乏技术积累,看到大厂,直接吓倒了,觉得自己不可能到那个水平。只有少数大厂研发做得早,可以升级。
所以,中小制造业老板才抛弃本业去买房子,希望把财富积累下来。这个关系不能颠倒。不是因为房价高炒房所以中小制造业艰难,而是因为中小制造业拼不过大企业,所以老板们自觉退出本业转房地产。(当然,后来温州集体炒房、相互担保,资金链崩断了。杭嘉湖苏锡常就没这样)
这些中小企业为什么不转移到内地城市呢?有些也搬去了。但做外贸的,要考虑物流成本;做配套的,要靠近大企业和产业集群,搬不走。房价高可能会影响大企业。住房房价高会推动大企业的工资上涨,但是各个城市之间有招商竞争,大企业可以腾挪有余。我们可以看到,大企业这几年其实在到处开厂。例如,南京、合肥、武汉、重庆、成都,都在聚集电器、芯片、半导体显示产业集群。
中小企业两条路,行业易于规模化、已经有大企业的,安心给人家做配套;行业不易规模化、地域性很强市场份额集中不了的,可以迁移到内地。大企业其实一直都很好,工业用地不算贵,沿海城市可能贵一点,但中西部大中城市对大企业的欢迎程度,你懂的。
大企业化就是寡头化。供给侧改革是促进央企和地方国企寡头化,这几年的市场竞争则促进像食品、化工化纤、电器、机械、工程设备等行业寡头化。寡头化是特定行业成熟以后的竞争形态,是普遍规律。钱德勒在《看得见的手》里对此说得很清楚。中国这十年来的工业寡头化进程就是在重演美国1890-192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后期的进程。升级就是这种样子,不要叶公好龙。看起来中小企业哀鸿遍野,其实大企业风生水起,经济在好转在升级。寡头不是坏词,是中性词。成熟的且易于规模化的行业寡头化以后,市场波动会减少。
寡头化也伴随着大城市化的过程,因为小工厂少了、人口不用那么分散,大家都会向大城市集中,就是省城化浪潮,这是无数中国人的共同选择!不是移民、不是回乡,而是去大城市。这就会引出很多人间悲喜剧,社会各种心态,《了不起的盖茨比》都有描述,中国的情况跟当时美国一样。
2015年以来北上深豪宅化、各个区域中心城市省城化,是人口和资本流动的新趋势,是房价上涨的内驱力。这当然得到信贷政策帮助。信贷难道不应该推动趋势稳步形成吗?这个趋势主要还是农民工小老板年轻人大资本的共同选择。表现得太猛烈,会折腾人,上下剧烈波动(但决不会房价崩盘50%墙倒屋塌),一大碗饭一口吃完是会噎死人的,但趋势就是趋势,走出来了就不会停止,慢慢走、稳步走,是坠吼的。
为了减少折腾和痛苦,减少对跟随者对青年人的冲击,稳步推动趋势形成和落定,大城市真的应该大力推动住宅用地供应,推动地铁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经济。在后一方面,现在做得是不错的。
十年以后,不仅北上广深,而且,杭州苏州南京武汉长沙郑州成都重庆这样的城市,都会成为超级大城市,其建设水平和效率水平都会超过美国芝加哥之类的很多现在看起来名头很响的欧美城市。我猜,是秒杀吧。在发展大城市方面不能畏手畏脚,不要害怕大城市化带来实体萧条,相反,它是中国经济成功升级的成果。它与寡头化互为因果相互催化,欧美城市想要这样还得不到呢!
2. 电商伤害实体经济,让小企业破产。这就更是乱归因了。中国是大企业化寡头化叠加互联网化。美国以前没有这种叠加。电商领先全球是中国引领下一波产业革命的主要抓手。逐步收税是合适的,但宝贵先发优势不能丢。为了电商,还发展出手机支付,绝对领先世界,简直是技术革命先声。
技术革命不是总以高端制造的形态出现的。我们的飞机发动机材料等高端工业制造很重要,是在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课;我们的互联网和电商和手机支付和各种网络信息消费也很重要甚至更重要,它代表未来,领跑主要靠这个,它会带动对5G的需求、高效率通信甚至一小时高铁通勤的需求,会进一步加速中国大城市的发育和壮大,它有一天很可能还会倒过来改造工业生产流通和营销流程,让德国日本美国的传统中高端工业制造业望尘莫及。互联网和实体经济一点也不矛盾,互联网就是未来的实体经济,是中国引领新一代产业革命的主要希望!
此贴已经写太长了,第2点就不展开了。我在“未来二十年是中国财富全面大爆炸的二十年”里那个长文中也写过了。我都是瞎写,明显属于民间产业爱好者。不对的地方请各位海涵。想取关的尽快取关,大家相忘于互联网的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