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匠
多吉是一位鞋匠,因为从小生了一场病烙下了残疾,两条腿不能完全伸直,所以他就跟着父亲学会了制鞋的手艺。
这天他在村里领导一个制鞋小组正在制作臧鞋。制鞋小组里有七八个人,全都是大男人;他们各有分工,有几个人做鞋底,有几个人做鞋帮,鞋面;大概只有农闲的时候大家才会聚在一起吧。这种臧鞋是纯手工制作,材料大多都是就地取材,有牦牛皮,有粗布,还有一种如同草绳的材料用来编制鞋底,鞋帮很高,夏天可以防雨,冬天可以防冻,还适合在骑马时候蹬马镫,十分适合牧民生活。
多吉说他们要做一批鞋子在新年的时候拿到拉萨去卖,这样大家可以增加一些收入,现在卖什么价格是个需要讨论一下的事情。有人说,必须要卖到500以上才能挣钱;有人说,卖600块;多吉说:那就一双卖800吧,如果能打开销路,以后每家都做100双,今年在拉萨卖,明年还可以卖到国外去,大家都赞同。会议决定先做8双拉到拉萨去试试看。
临近新年了,鞋子也做好了。多吉和同伴洛桑用一辆农用车拉着鞋子一起往拉萨奔去。第二天清晨他们把鞋子装在小推车上首先来到了布达拉宫前面的广场上,对着布达拉宫进行了朝拜。这个时节,各地的朝圣者们都云集到拉萨来朝圣。八廓街是拉萨最主要的商业街,两人决定就在这里卖鞋。
卖鞋!卖鞋!最好的牧民鞋!多吉冲着来往的游客们叫卖开,不一会儿摊位前就聚集了不少人游客。
有人拿起一只鞋问道:这是不是牧鞋?
“这叫希布察,鞋子的形状像月亮”多吉介绍道。
“看起来很舒服的样子。”游客一边手摸着鞋面一边说
“是纯手工制作的牧鞋,正宗的,是真皮鞋。”
“这个皮有点硬”有人说,“皮硬点也没关系的,皮都是揉过的”多吉答道
“这是最有特色的藏鞋!穿藏裤就要配这样的鞋子,现在很难找到这样好的藏鞋了”一位手持转经筒的老人赞叹道
“多少钱一双?”这时,有人开始问价了;“800”多吉答道
“800,太贵了”人们听说价格,就放下鞋子走了。
“看来识货的,多是一些老人啊,老人也没有很多钱,”多吉自言自语道,“实在不行就便宜点卖算了”同伴说。
如今,很多藏族人平时已经不再穿传统藏服了,和内地人在穿衣上基本都是一样的。所以传统服饰大概只有特殊需求的人会需要。
时间在一分一秒中流逝,可以鞋子还是没有卖出去一双,看鞋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同伴想到一个招揽生意的方法,他看到很多家长买了鲜艳的气球给孩子拿着,他觉得气球在空中飘着离得很远都能看到,于是他打听到气球的售卖地,买回来五六个橘黄色的氢气球。确实,鲜艳的气球合着叫卖声可以吸引来许多远处的游客;不一会儿,摊位边又聚集起来许多人。
这回多吉不再坚持低于800块不卖的策略了,一对天津来的母女俩来到摊位前,反复查看又试穿了鞋子,觉得这是一件很好的民族特色手工艺品,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鞋子以一双500块的价格成交。这是今天第一桩生意,虽然价格没有卖到期望的那样高,但是也总算是开张了,这就是个好兆头。
有了第一桩生意的经验,让多吉和同伴看到了希望;果然,游客们越聚越多,有人试穿,还有人问能不能只买一只?连老外也买了一双。经过一番买卖,鞋子最终都卖完了。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带有民族特色的工艺作品和服饰,在现在这样的时代,很多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公用。但是,作为民族的象征符号,还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手工藏鞋,虽然今天的牧民已经很少会穿了。但是,它从用料到制作,都还是极具民族特色的。作为一件具有历史象征意义和民族象征意义的产品,都是不错的一笔藏族遗产。今后,应该作为藏族文化的一部分传承下去。可以做成手工艺品,重新设计,重新开发,应该会是一件不错的旅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