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宋绍圣元年,党争激烈,政治的漩涡中,一个小官触怒上层权贵,一贬再贬,最终到了郴州。这是今湖南郴州市,当时可是位于南岭之南的蛮荒之地,瘴气肆虐,不少犯官罪卒贬谪后埋骨于此。

这个小官就是秦观,那个写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秦少游。

写惯了爱情的词人,写起贬谪之情来,用笔也是缠绵沉郁。

开头八字,写尽了怅然若失,踌躇失意之情。被贬南荒,再不能金銮殿上指点江山,丧失了读书人心中的理想桃花源,心灰意冷之下,少游独自一人待在房子里,目送了夕阳西下,斜阳末路,可堪可怜。

纵然有朋友鸿雁传书,也无法安慰秦观的愁苦悲愤之情,贬谪羁旅之恨。

郴江本来是绕着郴山的,为啥还要北入湘水呐,北方的逐臣不禁发出了呐喊,就像他不明白为何自己一心为国,却在朋党斗争中南贬蛮荒之地,艰难度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