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年味不能忘了饺子,饺子每年过年都是重头戏。俗有"好吃不如饺子"的说法。
除夕早饭后我和了些面,洗好韭菜控上水。计划好我们三口中午去妈家,晚上去婆家,饭后再回自己小家。
这天天气暖得不像冬天,中午都聚在妈妈住处,我拿去些提前做好的半成品菜,炸肉、藕盒、丸子、香肠、虎头鸡等,弟弟又炒了几个,妈提前包了些白菜羊肉水饺。看着大大小小十来口人一起过年,爸爸妈妈很高兴。一个冬天来仿佛经历了大难,劫后余生的感觉,爸恢复得不错。晚上他们和弟弟一家吃年夜饭。
以前都是爸妈忙给我们吃,看着慢慢长大的弟弟很是欣慰,不再是那个调皮玩耍让我们满村找的小娃,正在挑起一家的重担了。爸妈可以放心地放手享乐啦。
下午我们就去了婆家。婆婆已和好面,切好菜,只等包之前调馅,老公帮公公弄年夜菜,大部分己在几天前就准备了,还需炒些热菜、伴些凉菜,我和婆婆开始弄水饺。
饺子馅准备了两种,荤馅芹菜粉丝肉,素馅韭菜、鸡蛋、木耳、粉丝的。韭菜是"久财"的谐音,代表永远发财。加上油、盐、调料等把馅调好就准备包了。我负责擀饺子皮,婆婆包,不一会儿哥嫂三口来,嫂子、侄女下手包,婆婆就去收拾其它零碎的活儿,或公公炒菜她在一边打下手拿东西。
关于饺子的素馅有同事回老家,非常讲究,会用10多种材料混合起来调,包括白菜(百财)、菠菜、红心萝卜、马齿苋(俗称"马生菜"寓意马上生财)、油条(金条)、荠菜(积财)、豆腐(兜福)、生菜(生财)、粉条(银条)等等混在一起,说非常好吃!高手在民间呢,一切代表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哪天凑一些也试试,哈哈。
开始包水饺了,我切的面团小小的,这是和奶奶学的,左手在木板上按平,右手快速滚动擀面杖,左手连续送面,几下就擀出一个圆圆的皮,茶碗口大小,嫂子包完的饺子小小的,一口一个的样子。放饺子的亭盖圆圆的,是高粱秸秆做的,饺子要一圈圈从中间往外摆放,表示"福圈"层层扩展,每个饺子就像一个个的小元宝。
包的过程中,婆婆不忘拿几个花生放在馅碗里,记得早年的时候,她会放洗干净的硬币,代表"前(钱)程似锦",后来在我们要求下改成花生了。为了吃的时候大家争着吃,讨个彩头,谁吃到谁发财,预示好运降临。
做好菜六点左右开吃,哥三口人,我们三口加公婆共八口人正好一桌。喝酒吃菜热闹进行,酒过三巡,吃菜喝酒差不多我就去下水饺了,荤素分开两锅,每一板都要留下里边的两层"福圈",婆婆说要留到初三,说明"家中有余粮,明年不愁吃"的意思。
素馅饺子一般要在除夕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开始,吃素饺表明"素素净净,无病无忧";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把一年的不如意像吃饺子一样吃掉,此时吃有"除旧迎新"之意,同时预示来年“喜庆团圆”“吉祥如意”。
第一锅水饺熟了要先盛出3个加汤水,婆婆会端去阳台和厨房浇奠三下,代表先敬奉天地,然后盛出的水饺才会端到桌上吃。接着下第二祸端出。
每每吃到花生的人会大声说,"新的一年发财、走运!"大家也一起说着庆祝,干一杯,气氛热闹。记得儿子小时候不好好吃饭,但总会抢着吃水饺,每次吃到会高兴大叫!如今长大了不再新奇。
几年前的除夕早已鞭炮声连连,如今外面静悄悄的没什么特别,九点多吃完饭,为了让让老人早早休息,我们都各自回自己家,婆婆公公会下楼烧些纸钱再睡觉。
路上静静的,车不多,人也不多,车技不好的我很高兴,车好开,一路绿灯,十来分钟到家,大家都在吃年夜饭或看春晚吧。
回到家会一边看春晚一边要包两小帘子水饺,老公说"在妈妈家吃的不算,又不只是为了吃饱饭。"我也随着他,早上己准备好了面和菜,弄起来很快的。
老喜欢吃水饺,调得馅也总好吃,他有时间喜欢亲历亲为,不用我操心,何乐不为?今年素馅调的是韭菜虾仁,荤馅豆腐肉丁,我负责擀面皮,包水饺,他则把各屋的灯都打开照亮,下楼给汽车轮换上寺庙求来的红布条,赶到快十二点时下出一盘素馅饺子,一盘豆腐饺子,浇奠后,每人吃两三个素的,照样各留下两个"福圈"过年夜,天冷放在后阳台,用盖布盖着放到明天不会变坏。
老公还在大点的锅中放盘水饺和馒头,今年朋友送了面点小老虎、大饽饽甚是喜欢,便放锅中,说是"年夜锅中不空,来年五谷丰登"!我每每总是使劲夸他懂这么多,我总记不住!实际上我省心地偷着乐。
老公喜欢吃水饺,他说小时候家里也爱包水饺,省事儿,菜饭一起了,那时肉、蛋都少,家里每次吃水饺都会让奶奶爷爷吃第一锅,奶奶总说不饿,把第一锅分给要干活的儿子媳妇儿和需要长身体的孙子孙女,自己吃最后一锅,爸妈总会给她留半碗最后端上。我说那有什么不同?老公也曾奇怪地问奶奶,为什么吃那么少?奶奶总说,自己不干活,不饿。
老公说后来自己会包水饺了才知道,原来包到最后馅里只剩菜哪还有肉!因此村中哪家下水饺给老人吃第一锅肯定是好人家,而那些给老人吃最后一锅的家里越来越败落也是有原因的。以后伯父上了班,姑姑顶了爷爷上班都挣钱了,家里越来越好,水饺包到最后也还都有肉。
现在人们生活越来越好,每次包水饺都说少放肉多放点菜,也会把第一锅给老人吃,第一锅与最后一锅没什么差异,但水饺吃第一锅却不仅只是敬老,而是有渊源的。
没有鞭炮的年夜总感觉少点年味,然而到处的灯光秀,高科技的各种展览馆,新颖的5G节目展现出的是新式年味。而饺子的丰富寓意却一直还在,此时儿子和同学正在相约云上跨年,不知这些风俗会否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