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陇锋将赴河西学院和张掖市文联开展讲座
2024年12月18日到20日,著名作家、编剧、学者巴陇锋应邀赴甘肃省张掖市考察讲学。此次张掖交流安排了两场讲座,首场讲座由河西学院文学院和科研处举办,于18日16:30在河西学院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行,报告题目是《新时代影视剧本创作及影视项目评估指要》;第二场讲座,系张掖市全市文联系统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授课内容,题目是《当历史照进小说》,时间是19日下午。
《新时代影视剧本创作及影视项目评估指要》是巴陇锋自兰大读研近二十年以来,研究电影、从事电影编剧制片评审工作的思考和总结,是他陕师大带研究生的讲义浓缩,也是他审阅剧本(包括研究生毕业剧本创作)、主持本专业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的心得。该讲座曾在兰州大学、陕师大、西北大学、西安建筑科大、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安科技大学等全国几十个高校与师生及学校领导交流,也曾作为西安电影公司、陕西编剧协会等企业、机构年度培训课程,受到欢迎。讲题认为,创意为王,影视剧本是影视行业一切利润的源头。而影视剧本创作必须符合国家政策、商业规律和艺术生产规律,即要合于“三好”“三性”,但也不能违反国家对于行业的要求,不可“触碰红线”。要之,“三好”“三性”、不触红线,是影视剧本创作的要诀。这是从创作角度考察。反过来,从项目审核、项目操作角度看,联系从业经历和项目操作实践,“三好”“三性”、不触红线,亦为影视项目评估的金钥匙。
《当历史照进小说》,认为: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实践、光辉的奋斗历程,是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的不竭源泉。然而,对于创作者而言,历史首先是“眼中之竹”。如何将“眼中之竹”变为“胸中之竹”,需要创作者是个有担当的博学之人,对历史进行审美的历史的人性的哲学的关照。而如何将“胸中之竹”落为“纸上之竹”,需要创作者进行文字、形象、主题、情节的外化,进行艰苦创造、艰难创新,将其变为文本。这是“一个人的战斗”,需要不断与自己战斗,突破自我,实现“小我”的“大我”化、公众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本讲题已经在甘肃卫视、甘肃省图书馆、兰州大学、西北大学、延安大学以及陕西、浙江、四川等多地巡回分享二十几场。
巴陇锋,作家、编剧、长征电影研究学者。中作协会员、文学硕士,陕西省编剧协会理事、鲁迅文学院中青年高级编剧班学员、中影协新文艺团体电影人才培训班学员、陕西省文学院签约作家、陕西“百人计划”作家、西安市“百青人才”作家,在《中国作家》《文艺报》等报刊发表和出版文学作品《云横秦岭》《永失我爱》《五月黎明》《丝路情缘》《秦岭人家》《丝路寻祖》《笔尖上的芭蕾》等300余万字,其中《乌兰察布之恋》位列《思南文学选刊》AI榜第五名(莫言第二),《云横秦岭》为2013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图书、获全国小说奖,《丝路情缘》为北京市2016年重点图书、被2023法兰克福书展重点推介、其5集广播剧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五月黎明》为2021年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图书、位列敦煌文艺出版社2023年度好书等多个荐书榜榜首、入选甘肃省农家书屋书目、获第二十六届北方优秀文艺图书奖一等奖,《秦岭人家》入选中作协“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名刊名社拓展选题名单、文艺联合书单2024年5月榜单、文学好书榜2024年4月榜单、2024陕西重点文艺创作项目、2024年第十一期江西出版集团·中文传媒月度好书,《丝路寻祖》为西安市“百青人才”支持项目,《笔尖上的芭蕾》入选山东省2024暑期推荐书目;多部作品几千次进入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中高考试卷。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0余次,参与策划、编剧、制片、审片《那年花开月正圆》《密查1938》《白鹿原》等影视剧400余部(集)。小说散文剧本均有获奖。(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