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七则-词曲部
音律第三
从来词曲之旨,首严宫调,次及声音,次及字格。九宫十三调,南曲之门户也。
恪守词韵 & 凛遵曲谱
恪守词韵
一出用一韵到底,半字不容出入,此为定格。
在词与韵之间不协调的几点因素:
1. 以偶得好句不在韵中,而又不肯割爱,故勉强入之,以快一时之目者也。
2.长于用才而短于择术,致使佳调不传。
而对于词韵之协调,作者的观点是:
词家绳墨,只在《谱》《韵》二书,合谱合韵,方可言才,不则八斗难克升合,五车不敌片纸,虽多虽富,亦奚以为?
为出彩而不遵循规则者:
“未闻以才思纵横而跃出韵外,况其他乎!”
凛遵曲谱
曲谱者,填词之粉本,犹妇人刺绣之花样也。描一朵,刺一朵;画一叶,绣一叶。茁者不可稍减,巧者亦不能略增。
在模仿前人之优秀作品时,多不会出大的差错,然而“妙在依样之中,别处好歹,稍有一线之出入,则葫芦体样不圆,非近于方,则类乎扁矣。”
古人以词牌名或者曲牌名为基准而谱曲,“曲谱无新,曲牌名有新。” 古人将一个曲牌名同另一个,或者将三个曲牌名融合而成一个新的曲牌名,“然音调虽协,亦须文理贯通,始可串离使合。” 若是合成的好,则“凡此皆系有伦有脊,虽巧而不厌其巧。”
只求文字好,音律正,即牌名旧杀,终觉新奇可喜。如以极新极美之名,而填以庸腐乖张之曲,谁其好之?善恶在实,不在名也。
感悟
成人成事之理,老祖宗早已看透写尽,其精髓未变,只是具体的变通则须根据时代进行改良。李渔说的是写词谱曲之理,以前人之规则,即合理而形成的规则,进行创新。今人多不喜欢规则,以为打破规则才能创新。然而才华跟不上创新的想法,成品就四不像了。反过来考虑,规则在形成之前是以普遍适用为理念的,说明了规则存在的合理性。
其貌不扬而谈吐优雅,待人接物大方得体者,令人忘其相貌,而只想多多接触。做事之后的成果也是这个道理。写的文章,谱的曲子,完成的工作,因其有令人赞叹的实质内容而为人所记住,如果只是一眼夺目,再看乏味,外在的花哨也就不足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