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家长,请问您是否经历过以下几种情况?
1、早上不起床、起床困难
2、起床气严重
3、磨蹭、拖拉
4、上学迟到
5、玩具到处乱扔
6、晚上不睡觉,玩,无休止讲故事
~~~
遇到以上情况,您的处理方式?
1、唠叨
2、催促
3、代替孩子做
4、急了就吼
5、惩罚
6、奖励
7、威胁
~~~
请大家思考,当这些情况发生的时候,孩子是怎么想的?
1、我不着急,我妈会帮我安排好的。
2、我不用收拾,我妈会帮着我收拾。
3、我妈才不会让我迟到呢。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个正面管教管教的工具,帮助大家解决长期困扰的问题。
刚刚说的这些方式在我们的家庭中也形成了一种惯例,一种不好的惯例。我们要用一种新的惯例代替原来的惯例,帮助孩子养成自律的好习惯。
孩子越能自我照料,就越觉得自己能干,越能受到鼓励。能避免晚上就寝斗争以及早上起床斗争的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参与制作日常惯例表,然后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惯例表行事。而不是由你来告诉他们该做什么。
如何和孩子一起制作日常惯例表。
①、跟孩子头脑风暴,之后请孩子排序。
可以先让孩子列出他们晚上就寝前应完成的事项清单,这个清单或许包括收玩具、吃点心、洗澡、换睡衣、刷牙,为第二天早上选好衣服、晚间故事、拥抱。
把这些内容抄到一张表上,如果孩子年龄足够大就让他们自己抄。孩子们会很喜欢自己做这些事的时候你替他们逐一拍下照片,以便他们把照片贴在每个项目的后面,然后把这张表挂的孩子能看到的地方。让日常惯例表说了算。
让孩子参与制作惯例表,这样可以增加他们的归属感和价值感。孩子们觉得他们能主宰自己的生活,他们会更意愿遵守自己参与创建的规则。
我家孩子的惯例表
别人家孩子的惯例表
有的时候我们孩子自己画的惯例表,自己装饰的,乱一点没有关系。只要她们喜欢,他们就更愿意遵循惯例表。
②、执行、鼓励
在你开始执行过两个阶段,孩子一定会有一些旧有的习惯影响,那家长要尽量的配合孩子。这个惯例表不单单是给孩子一个人做的,我们全家都要遵循这个惯例表上的时间,否则孩子也不会重视。另外,在孩子做到的时候,你就要及时的鼓励她。
你不需要告诉孩子该做什么,而应该问他们:按你的惯例表,接下来该做什么呢?
通常你不是必须要问,孩子会自己告诉你。
记住,目的是让孩子觉得自己能干,觉得受到鼓励。由此带来的一项额外好处,就是你可以不必再唠叨,并且会享受到平和的晚上和早晨。
③、反馈、修改
在刚开始做的时候都会高估或低估自己,所以惯例表执行几天后会有不合适的地方,我们可以协商修改,也许修改了几次后,我们就能找到最适合我们的一些安排。
也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孩子一开始热情高涨,执行一段时间后,他就不想执行了。那么父母怎么做呢。一方面用坚定的态度,帮助孩子形成习惯,另一方面可以激发他的新习惯和兴趣。可以说看来旧的惯例表已经不能适应你的需要了,我们来做一个新的吧。
我们相信,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慢慢的发展出自我管理的能力。
④、如果你们已经有了“坏习惯惯例”,那么先要正视这个坏习惯。
如果已经拥有了一些“坏”习惯惯例,生活并不是特别有规律的时候,家长要去承认在这个坏习惯养成中,我们也是有责任的。首先我们可以承认错误,可以和孩子说,我犯了一个错误没,我没有帮你意识到,早上按时起床是你的责任,我想改正这个错误,同时也需要你的配合。你愿意听听我的想法吗?当家长承认自己的责任和错误,孩子也愿意配合,或向你倾诉以及和你一起解决问题。
此外,日常惯例表还有几个要点也需要家长注意一下。
1、和你的孩子一起制作惯例表,可以从已经有某些惯例的事情开始约定,例如从睡前惯例始,让孩子习惯惯例表。如果孩子太小,你可以決定做什么以及顺序。(由易到难)
2、让孩子参与制作惯例表,这样可以增强他们
的归属感和价值感,孩子觉得他们能主宰自己的生活,他们会更乐意遵守自己参与创建的规则。
3、不要指望惯例表会被分亳不差的执行孩子毕竟是孩子,家庭也不是军营。如果孩子忘了,只需要问一下:“你惯例表的下ー项是什么?”(启发式提问)
4、不要奖励,不要惩罚。
奖励剥夺孩子体会内在充实感的机会,使孩子依赖于外部奖励。当孩子厌倦了以前的惯例表时,可以和他一起做一个新的惯例表。
快来一起动手制作属于你们自己的惯例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