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趁早手册半个月了,本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要求,也能写上几句手册的使用体验了。必须得说,现实总是与想像有差距的。
对于一个3K党而言,一个写个手账只会用最便宜那种几元一个的记事本的人来说,舍得入手这个牌子,当然是因为对它有所期待。虽然现在看来过高了一点儿,但个人绝对可以保证的是自家真不是“潇洒姐”的脑残粉。之前看过好几本王潇的书,对她的文风也是极欣赏的,但并没有欣赏到要真金白银相报的地步,想挣一个吝啬者的钱,可不是那么容易的,总是要见到实际的好处再说。
但亲身实践过一个月的手账生活后,综合考量下来,写手账的确是一件值得去做的事情。尤其是对于一个生活、工作中都忙成狗的人来说。
先说工作,在身兼数职的情况下,没有一个好用的手账真是无法想象。再来生活,虽然很吝啬,虽然总加班,但在有限的条件下,自家的业余生活也是很丰富的好么。以个人对手账的要求而言,主要是记录三部分内容,一者生活流水,以及各种所谓心得。二者阅读目录,包括各种靠听完成的有声书,在每天忙的像个陀螺的状态下,如果不加班的话,到家后努力挤出的一点时间还要写文用,捧上一本书细读这事儿,似乎还是小布什当总统那会儿了。三来便是花样记账了,虽然挣的少,可是花的多啊,什么叫米,那个叫面,家居生活的一大表现,就是天天花钱。在这种大背景下,没个好用的记账本,行么?
所以,个人以前用的几块钱一个的记事本便用和纸胶条分成三部分,一曰一日一页,写写画画,二曰读书心得,是自家阅读生活的起居注,三曰家常记账,虽是入少出多,但好歹也能做到花的清楚,用的明白。
综上,在入手趁早手册前,自家心目中是以为这些目标都能实现的,虽然事实比较打脸。比如说,趁早的设计是一日一页,但每月那一点点记录体重、健身、目标的小地方,写阅读记录根本就写不下。再来,个人习惯那种列表式记账,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但这点上趁早也无法支持的,因为它就没有像很多日本手账本那样,后面附上若干白页供作者挥洒,页码设计上死板的很,初用时,深感这货真真对不起自家所付的真金白银。更令人悲愤者,是之前相信了他家产品那个美好的传说,或说文案,这是一本让人心想事成的手账。为这个还特特的买了两本,漂亮的那本送给心中的女神,希望她能从一时的小困境中走出来,进入新领域后开创更美好的人生。自家则留用了偏丑的那本,那么,说好的愿望一定实现呢。
以上,只是一名手账业余爱好者塈初习者的吐槽而已。虽如此说,但这本手账和生活一样,都是不完全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就好像虽然下单前将它想象的无限美好一样,但生活的真相总是买家秀居多。
于是,现实如此,只好努力改变自己适应手册去,虽然版式比较单一,且每页必有的横线令涂涂画画也成为不可能,但对于每天在工作中已经累到不行,到家后只想睡倒的上班族来说,原本便没什么画画的力气了,写写流水账日志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于是个人这半月来所记的日志便只是格式枯燥的一二三四五罗列式,至于没有写读书日志和记账领域问题呢,索性便整了三个本子,趁早记录日常生活,另找了一个精致小巧的本本写读书记录。继续启用从前那个记事本记账,于是虽然每日里写完这个写那个有些啰嗦,但总算将想记须记的事情都记录在册。
其实,写手账这事儿正如手册扉页所说,时间看的见。个人加个补充说明,任何领域都适用。用那句已经被用滥的鸡汤做注解就是:时间用在那里,成就就在那里。把时间用在写手账上,或是用在打麻将上,效果肯定不一样,前者练字,后者练脑,唯一的共同点就是都能增强手指的灵活性。不过相较于后者有能赢钱这个大优势,前者只是费纸费笔罢了。但无论如何,各人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并且乐在其中就好了。
最后还是希望自家在手册上认真写下的愿望清单都能实现,当然,想实现什么目标,还是要靠自己实实在在去办,要日复一日的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这些,当然不仅仅是一本手册就能办到的。不过记录与不记录的区别在于,你可以看到你的努力进度,并令大脑分泌出更多的多巴胺,让你真切的感觉到自己离成功又近了一点,又近了一点。便如冰心在《小桔灯》中说的小桔灯一样,这朦胧的橘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