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
读吴松超老师《给教师的68条写作建议》第六章P80——102
读书笔记:
“班主任专业化”将是所有教师都要面对的课题。
通过写学生故事,促进教师深入“发现”学生和沉淀思考,提升德育自觉,以及育人智慧和能力。
写学生故事,有助于教师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指导者、做学生中的贵人。
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真正优秀的班主任,不会去做加剧教育异化的事情,不会把学生当作自己谋求名与利的工具。在他的眼里,学生的考试分数、班级名次或荣誉不是“天”,他的眼里还有“人”。
做好两件事,成为优秀的班主任:一是“思考教育”,二是“研究学生”。
教育不是按照自己的意志或者僵化的教育评价标准去“塑造”学生,教育所要作的是为学生“自我主导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
孩子们在我们的手里变得奴化,奴化的“快乐无比”、“心安理得”,而人们“对给予他们思想启迪和尊重的人狂吠不止,怨恨不休。”
“拯救学生的灵魂不是我的职责,我的职责是给学生机会,让他们挽救自己的灵魂。”——雷夫。
读书感悟:
这一章的内容直击心灵,时而热血沸腾,时而浑身战栗。幸运的林可树、宋小迪遇到了杨聪老师和吴樱花老师,让他们的人生遇到了光明,而同样是学生张冲就没有那么幸运,暴虐无知的父亲,没有教学智慧的老师,一步步让孩子走向了深渊。我们说,学校不是责任无限公司,更是反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但是我们绝对不能否认一个老师在孩子生命中的影响。反思我自己,又给予我教过的孩子怎么样的影响。
真教育与假教育,管理与教育一直是教育界在探讨的问题,给予孩子成长需要的是真教育,而只进行管理的是假教育,打着“为你好”旗号的教育是假教育。
我又想到宋云超老师在“入室申请”里提到的,学生违纪,就让回家反省,其实老师心里很清楚,反省根本不存在,而放松是存在的,甚至有学生为了放松,故意违纪。这样的规则不能称之为教育,只能是管理。作为教育者,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规则在他的生命里的作用,才能让学生遵守规则。
卢梭说过:“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是最无效的教育方式”,有很多老师说,我嘴皮都磨破了,还是不行,有些家长说,我打也打了,骂也骂了,还是不管用。教育要给孩子独立成长的机会,就像雷夫所说,拯救学生的灵魂不是我的职责,我的职责是给学生机会,让他们挽救自己的灵魂。
再说写作,选好对象,进行系列写作,要深入写作。我们要写教育故事,就不能只写一件事,要写事情背后的原因,要写策略后持续的影响,不要以学生认错为最好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