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谈论的故事发生在公元1184年的一之谷大战。平源合战开始的时候,平氏掌握政权已逾十年,以太政大臣平清盛为首的平氏一门权倾朝野,势力遍布天下,他们生活腐化,早已脱离了武士阶层,而源氏则蛰居多载,心中充满了仇恨,浴血奋战,胜负之势一开始便很明朗,这是一场平氏注惨败白的战争,决定他们自己命运的不是上天,而是他们自己。我们故事的主人公出身平氏,名作敦盛。敦盛官至从四位下春宫大夫,乃是平清盛弟修理大夫经盛之子。传说敦盛以容貌娇艳和精通音律出名,尤其擅长吹奏笛子。这样的敦盛要是生活在盛世便是一名不可多得的风雅才子,可惜源氏杀来,平氏不敌,仓皇后撤,向西退去。在烽火狼烟中,风雅二字毫无意义,敦盛和逃难的人在一起,蓬头垢面,人皆不能识。后来敦盛参加了一之谷大战,并在此次战役中身首异处。
二月六日,两军对阵于一之谷,半夜时分敦盛辗转难眠,遂起身,取出随身携带的名笛“小枝”,吹奏一曲,以平定起伏澎湃的心情,当晚天朗气清,笛声在银色的清寒月光下传出很远。叹息声中敦盛想起生逢乱世身世坎坷,不禁泪流满面,想象着自己若能从这场战争中活下来,则必将寻一清静去处,面对高山流水,清闲无为,而又无所不为,自由自在岂不快哉!
而此时,即将斩断敦盛梦想的人也在侧耳倾听他的笛声,此人即为源氏阵中的熊谷直实。熊谷直实是当时的名将,力大无不武艺高强,此人出身平氏,但是战争开始后即效忠源氏,或许是他看不惯了平氏的作风吧,也或许是认为源氏必将取得天下吧,反正现在的他正身立源氏阵中,静静地倾听他的敌人的笛声。熊谷直实虽是武将,却也粗通音律,只听不多时间一曲终了,不禁大为喝彩,“不想平氏阵中,有如此风雅之人,大战将发,坦然吹笛,而笛声清澈动人,没有丝毫浑浊紊乱的迹象。”
第二日,著名的一之谷大战便爆发了,本来平氏兵力占据上风,可是源氏的名将九郎判官义经突然抄小路从后杀出,虽仅数十骑,但在腹背受敌的平家兵将看来,却以为敌人大军已到身后。心胆既怯,士气崩溃,平家兵将再无恋战之心,纷纷往停靠在海边的战船上逃去。源家军兵从后掩杀,斩首无数,血流成河。平家诸栋梁和公子——忠度、经正、经俊、通盛、业盛、知章,尽皆讨死,重衡被俘,押去镰仓。 敦盛脱出重围催动胯下战马急急往海边逃去,忽听背后有人断喝一声:“前面那将,既已见敌军袭来,身为武士为何不翻身迎战,反而忙忙如丧家之犬,胆小如斯?平氏的作风,便是这样么?”平氏虽已腐化,但是身为武士的敦盛听到敌军如此挑战岂有不应之理,当下果然调转马头,看见一员源氏大将立于岸边,正在朝自己叫骂,此将正式熊谷直实,一路追杀平氏败兵到此,看见敦盛袍铠华丽,气度不凡,料定必为平氏大将,便出言叫阵。敦盛更不答话,挥舞战刀与熊谷直实大战起来,可是,那熊谷直实是成名已久的猛将,而敦盛只是初阵的公子,如何是他的对手,不几个回合下来,敦盛翻身落马,熊谷直实也立刻下马,一把按住敦盛,抽刀便杀,可是等他掀起了顿生的头盔,忽然倒抽一口凉气,僵在那里,再也无法动手。原来那敦盛年纪既幼,容貌又是极其艳丽,此刻被捕,更是含辱忍怒,熊谷直实瞥见敦盛腰间的小枝横笛,心中更是震惊不已,想不到昨夜以笛声感动我阵的便是此间少年!一时大发恻隐之心,他缓缓放开敦盛,说:“你年齿尚幼,为何要到这战场上厮杀?我放你回去,在家专心钻研音律,再也不要到这里来!”谁知那敦盛虽是年幼,可是被捕之时并无恐惧之色,说“我是平家大将、春宫大夫敦盛,是平修理大夫之子,并非不懂事的少年人。我不上阵则罢,既然上阵,身为平家武士,岂能贪生怕死?你武艺高强,打败了我,就割了我的首级领功去吧。源平两家,世代为仇,何况战场之上,两阵之间,岂能对敌人存有怜悯之心?”直实反复劝说,年纪尚轻,何故寻死?但是敦盛死志已绝,偏偏不肯离去。身后喊杀之声渐响,源家大兵即将杀到。直实心道,我军已到,我不杀他,他也必被人杀,到时不知他会再受什么无端屈辱,岂不反是我的罪过?于是咬一咬牙,挥胁差割下了敦盛的首级。可怜一位年轻公子,优雅无双,却就因此魂归极乐去也。
杀死敌将以后,熊谷直实忍不住潸然泪下。虽然冲战数十年,斩将擘旗,杀人无数,可是杀死如此年幼,而又英俊风雅的敌人,却还是平生第一次,不禁一股悲怆油然泛上心头。少年俊彦,顷刻化作鬼神,果然人事无常,宛如幻梦,生老病死,痛苦实多。于是直实拔出敦盛腰间的“小枝”,吹奏一曲,黯然而去。就此一声不响,离开战场,落发出家去也,法号莲生。
从此,敦盛殉难,熊谷出家之事,就传为民间凄绝的故事,到处传唱。“人间五十年”的“幸若舞”也广泛受到各阶层的人喜爱,流传至今。
歌曰:人间五十年,与天地相比
不过渺小一物
看世事,梦幻似水
任人生一度,入灭随即当前
此即为菩提之种,懊恼之情,满怀于心胸
汝此刻即上京都,若见敦盛卿之首级
放眼天下,海天之内,岂有长生不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