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从口出,言多必失

梁实秋曾说:

“中年的妙趣,在于相当地认识人生,认识自己,从而做自己能做的事。”

人到中年,历经岁月磨难,尝遍生活苦甜。

对人生有了更通透的认识,更深刻的感悟。

逐渐明白想要过得舒心,就得学会约束自己:不多言,不多事,不多情。

古人说,祸从口出,言多必失。

多嘴多舌,容易招致祸端,给自己惹出不必要的麻烦。

说一个故事。

朱元璋当了皇帝后,一天,一位当年与朱元璋一起放过牛的伙伴求见。

这位伙伴见到朱元璋,高兴得手舞足蹈,马上滔滔不绝地回忆起两人当年一起给富人家放牛的事,还讲起一起偷豆子的经历:

“有一次,我们把偷来的豆子放在瓦罐里煮着吃,还没等煮熟,大家就抢着吃。

结果把罐子都打破了,而你只顾从地上抓豆子吃,不幸被红草根卡住了喉咙,差点儿连命都丢了……”

这位儿时的伙伴在文武百官面前,将这种糗事说了出来。

朱元璋又气又恼,尴尬不已。他喝令左右:“哪里来的疯子,来人,快把这个满嘴胡言的人拖出去斩了!”

“心无遮拦是坦荡,口无遮拦是祸端。”

管不住嘴,最后只会祸延己身。

做人,不多嘴,才能祸少,不多言,日子才能安心过。

王阳明曾遇一位聋哑人,这位聋哑人因为口不能言是非,耳不能听是非,生活中便少了许多糟心事,日子过得很是自在快活。

王阳明因此深受启发,写下六句话:“话多事多,麻烦也多。道德在行,不在言说。说人是非,一句也多”。

他用这些话警醒自己不说人非,少言修心。

《格言联璧》有云:“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中年以后,管住嘴,不道人短,不言人过,是一种高级的修养,也是一种智慧的处世之道。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