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涛声依旧:过期的旧车票再次登上中东路的客车
1930年1月1日,苏联新任中东路正、副局长到哈尔滨就任。老虎厅事件后,长达半年多的中东路事件再次涛声依旧。新官上任三把火,但第四把火中东路事件的失利,无疑给张学良当头一棒。可以说:中东路一战把张学良打怯了、打怕了,这种挫败感一直延续到“九一八”事变。
1904年的日俄战争,俄国战败,日军强于苏联。那么,东北军蓄谋已久都打不过仓促应战的苏联。如果日本人蓄谋已久,大东北,可否一战?不管是老虎棒子鸡,还是剪子包袱锤。这个问号,日本没有让张学良等太久。1931年9月18日的一声爆炸声,不知道有没有让少帅想起中东路事件的烽火和屈辱。
2.国民政府:削藩大政贯穿始终
还是1930年1月1日,苏联的中东路正副局长就任时。蒋介石在《中央日报》上大骂反对者“以投机取巧为智,以叛乱反复为勇,气节堕地,廉耻道丧”。
中央军眼里的反对派主要有四方:阎锡山的晋系军阀、李白的广西军阀、冯玉祥的西北军阀、张学良的东北军阀。张学良的冒进,算不算“投机取巧”呢?与苏联开战前,张学良接到中央军出兵支援的“美意”。他说:“对俄战事,兵力充足,无劳中央军必要,但望在军火弹药上予以接济。”中央军想趁机进入东北,蒋介石的算盘不太高明,少帅当然不会同意。但是,东北军打输了啊——“气节堕地,廉耻道丧”。
但是经此一败,东北军阀一时半会不会染指中原,蒋介石打算在中原动手就少了一个变数。在最难的时候,蒋介石趁机烧冷灶——笼络张学良。国民政府新设青天白日勋章,把第一号到六号勋章颁发给张学良、王树常、胡毓坤、于学忠、邹作华、沈鸿烈六位参加中东路事件的将领。
半年后,中原大战爆发。五大军阀均参与其中,140万鏖战中原,30万伤亡,损失的,都是中国的国防力量。张学良拥蒋挥军入关,东北的失血更刺激了旁观的日本人。
3.中东路事件:杀鸡给日本人看
张学良跟红白帝国(红色帝国苏联,白色帝国日本)相邻而居的日子过够了。他认为:苏联在东北的势力距离苏联核心较远,调兵不足,可以速胜。日本则不然,可以迅速调兵,不好打。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对于同样占着东北的日本来说,也有自己的算计:东北军对苏联如果取胜,那么下一个就是他们。
战后,日本人得出了两个结论:
一、苏军“未来令人可畏”,其作战能力“不可低估”。日本陆军的“暂避苏联、先打中国”的“南进”主张急速抬头。
二、东北军“简直是乌合之众”。石原莞尔起草了《关东军占领满蒙计划》称:对付张学良,都用不到真剑,只要用竹刀挥舞一下,就能把他击退。
中东路事件就像一次豪宅展览会,豪宅的外面有一块硕大的牌子:家有恶犬,非请勿入。而虚掩门内,正有一只呆萌的吉娃娃在摇头晃脑。走过路过的人,看到了他的虚弱,而胆大的恶人却动起了歪脑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