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孩子上学的时候,不知道是不是大多数父母都会叮嘱孩子“有什么事都要告诉爸妈!”
然而,情况往往出乎父母的意料,当孩子在学校里发生了状况,接到学校通知而匆匆忙忙赶到学校的父母,了解情况后,都有类似的反应“怎么会这样,孩子在家里可是很正常、很乖的呀!”
同时,父母还会知晓,孩子的这个情况,老师、同学都已经了解,爸爸妈妈却是最后一个才知道的!
父母的困惑
孩子上学,父母不能直接掌握他的情况,都是从老师或者同学获得相关咨询,所以父母都会叮嘱孩子“一定告诉父母校园发生了什么事”。但这样的千叮咛万嘱咐通常没有效果,父母成了最后才知道的人。
父母总会提出自己的疑惑,为什么?
爸妈是最亲近的人,亲子间怎么无法交流这些信息?为什么他会和同学说,会和老师说,却不会对父母说?
原因一:亲子间缺乏交流,没有情感连接
这是最为简单,也是最直接的后果。
很多时候,爸爸妈妈和孩子的交流都聚焦于学习和成绩,对话的内容莫过于学习的重要性、成绩的名次,再到将来的工作、生活,以现在为将来做准备的一系列道理和给中案例。
而且,翻来覆去日日讲,天天讲,听多了,听腻了,听烦了,孩子也就不再想继续说。
到头来,爸妈只会说”孩子什么都不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就不知道该怎么帮他呀!“
原因二:爸妈从没指导孩子该如何寻求帮助
父母总以为“有什么事都要告诉爸妈!”这句话就是清楚明白地告诉孩子,发生了自己无法结局的难题是,可以直接找父母帮忙。但实际上,这只是一句话,并不是具体的操作指南。
试想,当孩子需要寻求帮助的时候,他需要把发生的事情原原本本地讲出来。内心的感受,自己的情绪状态,都需要说出来。
实际上孩子是不知道如何表达,才能让别人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感受,才会与自己共情。
而这些情感交流和沟通的模式,很大程度上都靠父母“身传言教”一点点地教给孩子。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孩子的话,爸爸妈妈要仔细听、耐心听、听完整。很多时候,孩子刚开口述说,就被父母截断,要么做出父母的判断,要么给出父母的指导,但从不会理解孩子的情绪,也不会接纳孩子说的各种琐事。
原因三:强调自主能力,注重培养独立性,却忽略了“自己无法完成时,需要积极求助”的技能培养
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性,肯定是件好事情,但父母应了解成长过程总是天随人愿。当孩子凭借一己之力无法达成任务、无法解决问题,需要别人帮助,他会勇于求助,善于把握和协调身边的资源来达成自己目标。
当今社会,一个的能力很难做好全部事情,更不能保证自己不会碰到一筹莫展的任务。而学会求助,正是能够清楚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价值,承认自己的欠缺,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过程。
得到帮助可以完善自己,只有经历多次的求助和获取帮助的练习,才能慢慢地学会这个技能,其实它本身也时独立性的一部分,借助外边的力量达成自己的目标。
变成了“有什么事都要告诉爸妈”不仅仅是对孩子说的一句话,也不是一个虚空的观念,它是父母和孩子情感连接和交流的一部分,它告诉孩子发生了事情都可以求助于爸妈,让孩子说出他内心的恐惧和无助,可以获取爸妈的支持和理解,有时候更胜于问题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