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课堂是我区信息化教学的一个特点,在5月5号举行的第三届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展示活动中,我们龙潭区的通过网络进行双师课堂教学,成为大会的一个亮点。今天我我把我区最具代表性的一节双师课堂,介绍给大家。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无论是在课本中还是从生活中都接触过各种类型的诗,但是并没 有系统地学习过儿童诗的主要特点和写作方法,儿童诗是诗歌体裁中最为自由的体裁,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也尤为适合,容易激发起学生们的创作兴。
教学过程:
一,聊诗激趣,导入课题。
1、导入:同学们,每个人的背后都有一个童话故事,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童话故事——《线条的梦》。
2、教师有感情的朗读,请学生想象怎样用语言把这根神奇的线条变得与众不同呢?
二,赏诗引路,捕捉诗意。
(一)赏读儿童诗《湖》,请同学们说一说这首儿童诗中想象力都表现在哪里?
(二)赏读儿童诗《作业机》,请你想象一下,作业机是什么样子?有感情的朗读诗的结尾部分,体会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三)赏读儿童诗《不学写字有坏处》儿童诗不仅充满想象,而且富有童趣,老师这里有一首非常经典的儿童 诗,出示儿童诗《不学写字有坏处》 请缸窑学校的孩子读这首诗,想象小虫不知道蚂蚁的意思, 蚂蚁不知道小虫的想法, 怎么办呢?这首儿童诗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四)赏读儿童诗《梦中》 ,从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创作儿童诗。
1、儿童是天生的诗人,看到这幅图片你想到了什么?把它写下来吧。
2、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展示,教师点评。
4、缸窑小学的同学展示作品。
四、拓展教学。
欣赏名人大家的作品。
课后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儿童的天性是好奇的,他们接触周围世界时,头脑中会产生许多新鲜、奇异的想法,如天空中的云是不是天堂里的鱼”,“月亮是太阳公公的剪下的一片指甲“可以说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儿童诗就是表达儿童的这种心理特征,抒发儿童的真情实感的一种很好的习作表达形式。引导儿童学写儿童诗,是语文实践活动与儿童天性的很好的统一。因此,把握教材特点树立开放意识,马老师做到了心中有整体、全体意识,建立开放式的语文教学。
另外,《课标》还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 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这节课中,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孩子们表现得也非常好,能想象出情景,有感情的朗读,还可以发挥想象,大胆书写,直抒胸臆。
线上,龙潭区金珠学校的马老师亲切温柔,轻声细语的和孩子们交流,她扎实的文学功底、深厚的语文素养,令我折服。马老师丰富的教学语言,声情并茂的朗读,恰到好处的点拨,机智幽默的旁逸,开合自如的迁移,一切都了无痕迹。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濡染,获得了感动。那像山泉一样美丽的声音,停留在我心中,也感动着激发着吸引着孩子们展翅翱翔于儿童诗的天空。线下,龙潭区缸窑小学的张艺老师,根据其课堂学生的变化,随时组织学生参与学习,并适当的进行辅导,二位教师可以说是珠联璧合,配合得相当默契。为每个孩子能够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可以说龙潭区教育局煞费苦心,这就是时代进步带来的教育方式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