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去撒哈拉吧
主要阅读第三章第一节内容,关于记忆术的核心内容。
今天主要看了村上春树的《海边的卡夫卡》,讲述的一个十五岁少年离家出走的故事,刚看了几章。
这个少年认为十五岁是离家的最佳时期,所以在生日当天拿了点东西就踏上了去远方的火车。
他从十三岁开始计划,锻炼身体,读很多的书,把学校里的知识吸收到极致。
图书馆是他的第二个家,或许图书馆才是他真正的家。
因为还没看完,所以暂时不能猜测“叫乌鸦的少年”是他的“内在小孩”,关于战争时期的故事的穿插描述是为了什么。……不能剧透了。
接着回答问题:
1.作者对思维导图不同的观点?
思维导图由东尼·博赞发明,他认为思维是发散,将思维导图定义为一种“放射性思维”,只要自由发散打开思路就好了,所以认为思维导图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想用什么顺序就用什么顺序,甚至没有顺序也无所谓。
而作者不这么认为。
本书作者认为:思维导图的画法是有潜规则的。
这就好比开车,如果是在自家院子里练车,也就无需遵守任何交规,可以随意开着玩,但若开上马路还是老老实实遵守交规为
假如思维导图要拿出来交流最好遵循这个潜规则,即“从中心开始”和“顺时针方向”。
“中心开始”:读图先读中心主题,确认主题后,才能顺利抓住中心,知道一副思维导图想要表达什么,讲了什么。
“顺时针方向”:右上角开始,顺时针方向读图。
这两个潜规则,假如人人都遵循,交流起来会比较顺畅,可以知道思维的方式。
2.记忆术的核心是什么?
核心是:联想与想象。
没有接触过记忆术,感觉很难的样子。
最先了解记忆术应该是几年前看的王峰参加世界记忆大赛的纪录片,其中他介绍了自己记忆的方法。
比如记忆很长的数字串:
将数字2-3个一组
将这组数字联想到物品身上
组成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越荒诞,记忆得就更清楚。
因为大脑喜欢新鲜的东西,所以联想的场景越荒诞,记忆效果反而会越好。
我觉得可以尝试一下,不过这应该需要系统的锻炼或者指导才可以的吧?
总之人脑是个特别的存在,我们需要不断地去开发他。这在于教育孩子方面,也是一种提示。
每个孩子都是个天才,怎么让他们发挥潜能呢?我们作为父母,不要总想着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们,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3.周检视。
需要继续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很一目了然,很直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