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识结构:知识结构是思维过程中的原材料,知识结构建构的是否合理,奠定了未来学习的基础。因此要想提高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至关重要。
比如让学生学习一个概念,既让学生掌握它的上位概念,又知晓下位概念,还清晰掌握并列结合概念,搞清楚知识与知识间来龙去脉的关联、逻辑关系的图谱。
(二)情绪状态:情绪是心理结构中的两大变量(知识、情绪)之一。
很多学生因为不喜欢老师而造成不喜欢相应学科,最终造成偏科。
一次的考试失败造成考试紧张而形成考试焦虑,甚至产生厌学。
受情绪的制约很难完成正常的思维活动。
因此情绪状态的调节是知识加工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和催化剂。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进步。
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三)思维方式
1、构建乐观的思维方式:(着眼未来,细数小确幸、帮助他人,采取行动,小步前进、放松、微笑。)
逆向思维、总结反思、批判性思维、
成长性思维:智力是可以发展的,从批评中学习,从失败中学习,从他人的成功中学习到新知识,获得灵感。不要怕犯错误,不要怕批评(错误是宝贵的财富)
例:爱迪生经历一千次试验发现钨丝
固定性思维:不敢挑战,自我保护,努力不会有结果,努力会带来更坏的结果,忽视负面的信息。感受到他人的成功对自己造成了威胁。
建议:对固定性思维的孩子,不要贴标签
(四)行为习惯:行为习惯是制约学习的重要变量,学生如何才能获得朗好的行为习惯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运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可以改善学生的行为习惯,完成思维的可视化。
很多学生由于缺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在加工知识的过程中只在短时记忆完成,由于短时记忆能力有限造成信息丢失进而造成马虎。
这一问题解决的关键是培养学生利用外存储记录信息,这样可以大幅提高短时记忆加工知识的空间
习惯是什么?
杰克霍吉:我是你的终身伴侣,我是你最好的帮手,我也可能成为你最大的负担。我会推着你前进,也可以拖累你直至失败,我就是习惯。
习惯决定一个人事业的成败,成就的大小,身体的好坏,生命的长短。
叶圣陶:从单方面讲,教育就是形成习惯。
洛克:
尼彩:尼采强调在人生前半场“人们曾与这些习惯决斗”,尼采在此用“决斗”一词,意思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习惯都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是通过“决斗”之后形成的结果。比如说健身、跑步、阅读,恐怕许多人也不是天然就有这些习惯,而是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之后,才形成健身的习惯、阅读的习惯、跑步的习惯。人生的前半场由这些东西决斗,后半场由习惯构成。
习惯要强化,要表扬(刻意训练)
2、影响学习的行为习惯有哪些?(自卑与超越)
拖拉懒散,做事应付,没有计划,注意力不集中
一边做作业一边吃东西一心二用
没有记录每天要做的作业题的习惯。
家庭没制定严格的作息时间
收拾书桌书本的习惯。
依赖思想严重。
(五)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是对自身的调节,监督、‘规划、管理。
自我管理能力是高年级学生的必备能力,同时也是低年龄阶段需要逐渐培养的能力。
很多家长在低年级习惯于安排学生的学习,(帮他检查,帮他收拾作业),但到了高年级再无法帮助学生学习时,学生自己却无法独立学习。面对这种现象,家长十分困惑却又无从下手,家长不敢放手,学生又不愿意接受安排。
培养元认知:关于认知的认知,(确立目标、列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