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但人心的贪念是无止境的。看到其他老师拍讲题的短视频创富,虽然远远达不到财富自由,但成功地做成了副业,各位老师拍的短视频涉及写作、数学,英语、历史,地理等各学科。虽然同一学科都有头部的创作者,但是中上游或一般的创作者也能得到一些收益,相对于每月干巴巴的死工资,副业带来的收入即使很少也能带来快乐。这种快乐感觉比干临时工获得报酬的喜悦感强烈。因为临时工的工资(尤其是小时工)的工资是确定的,而自媒体的收入是不确定的。比如临时工一天100,150元,而短视频或文章所带来的收益是不确定的,可能是0元,也可能是2元,还可能是20元,甚至500元。正是因为不确定性带来的愉悦感更强烈。
还有一点是出卖体力和脑力劳动获得报酬是即时的,一次性的。而短视频平台一直推荐,会一直产生流量。(公众号长尾效应)写文章也一样。
所以,还是两个字——希望(盼头),因为几个月甚至几年后,有人打赏还是会产生收益。
除了上班,对收入不满足,我就尝试做一下自媒体,因为种地、建筑等自己力量小,干不了,我见别人写东西,搞社群,我也尝试着写东西,自己组织微信群、“知识星球”社群,试着往“纵横文学网”“起点中文网”投稿,但都因为工作、其他事情等耽误,还有自己写作水平也有限,坚持了一段时间,投了几篇稿子也没见推荐,只好放弃了。
后来,我发现拍短视频发到短视频平台,剩下的就交给平台了,审核推荐都由它完成,观看的多了产生流量,产生些收益,观看的少了没有收益也无妨。一切顺其自然,这样拍短视频所用的时间少,构思难度小,比较适合我这种时间比较“金贵”的;至于文章,偶尔看到一些谈到写作能创富的还会内心澎湃,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但是自己实在是抽不出大块儿的时间,再一个文笔也有待提高。只能有灵感时快速记个随笔,聊胜于无,全当作兴趣,不能当正儿八经的副业,可想而知,效果不好。
但是就这样拿个死工资吗,每次花钱都掂量半天,犹豫半天?既然不甘心就要学会改变!想要出人头地,就要人后努力,在工作之余,要想副业有些起色,就要提高效率,提高思考效率,提高创作效率,利用一些工具,比如“讯飞语记”把打字转成语音输入,这样更快,把用笔写在纸上转为在电脑或手机输入,直接生成电子版。
用圆珠笔代替碳素笔,这样写作时摩擦力变小,在同样短的时间内可以写得更多。
更新设备,如果电脑或手机太旧,运行缓慢,建议花个几千块更新设备,这样效率会翻倍。我以前就不舍得换电脑,总在那熬夜输文档,等系统反应过来。每次都到晚上11点多,效率低下,没干多少活,反而睡得晚,影响第二天上班。后来咬牙换了新电脑,在创 作过程中再也没有因为机器耽误过事。而且当天创作能及时修改后上传到相应平台发表。
除了副业,也要保住自己的本职工作,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毛选》中有一个重要的一条就是建立根据地。
二、两条策略1、寻找历史缝隙、建立根据地
历史的缝隙中,往往蕴藏着机会。
“农村包围城市”,是指导革命战争胜利的根本战略,这就是历史的缝隙。
当我们处于弱势地位该怎么办?
首要的考虑一定不是发展,而是先活下来。
教员说“在敌强我弱的时候,保存实力,准备最好的时机才是最佳的选择。”
教员在《井冈山的斗争》中给了们非常好的启示,那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所以,不能盲目的拿着鸡蛋碰石头,自寻死路。
要敏锐的发现,历史缝隙中蕴藏的机会。
比如,在商业竞争中,小企业资源少、市场竞争力差,看似无路可走,但是只要选对方向、用对方法,发展空间依然巨大。
比如拼多多,巧妙地选择了潜力巨大的普通人市场,通过“农村包围城市”策略成为电商领域三大巨头之一。
思考一下,你的机会在哪里?
2、集中优势兵力、扩大根据地
教员说:“我们的阵地,只能一个一个地夺取”。
有了根据地,就要集中优势兵力,有策略的循序渐进。
教员在《毛选》中多次强调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法。
比如“应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即集中六倍、五倍、四倍于敌,至少也是三倍于敌的兵力,并集中全部或大部的炮兵,从敌军诸阵地中,选择较弱的一点(不是两点),猛烈地攻击之,务期必克。得手后,迅速扩张战果,各个歼灭该敌。”
在战争中,尤其是自己处于弱势地位,最怕的就是分兵。
这个时候,把自己优势兵力集中在一起,想锥子一样刺透敌人薄弱的地方,进而获得更大的机会。
很多人在面对众多任务的时候,往往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想做,但结果却导致精力分散什么都做不好。
对于小公司来说,更是如此。人力和资源有限,更要集中优势兵力,在某一个细分领域成为隐形冠军,比如我们经常说的日本寿司之神、永不松动的螺丝等。
要把自己最好的精力放在最重要的20%上去。
很多时候,少就是多。
要成就一番事业都是拼命干,不怕苦,不怕累的,我们要创一番事业也要有拼命的精神!
除了竭尽全力地拼命奋斗,还要追求创新,稻盛和夫就是在一遍又一遍的创新实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寻到了方向,寻到了制作的新工艺,稻盛和夫大学毕业后进入陶瓷行业,创办仅有8名员工的京瓷,而后成为了世界500强。52岁的他创办了日本电信巨头KDDI的前身,同样也进入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
京瓷哲学的每一个条目都是稻盛先生在实践中提炼出的真知灼见,相信这一系列文章都将为您带来深刻的思考和宝贵的启示。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京瓷哲学第60条:重视独创性。
每天钻研创新,一步一步积累
京瓷自创业之时,就非常重视独创性,从不模仿他人,一直凭借独特的技术与对手一决胜负。其他公司不敢接手的订单,我们欣然接受,之后全体员工拼命努力,创造出这种产品。随之也就确立并积蓄了一项项独创性的技术。
譬如,京瓷曾获得过大河内纪念生产特别奖、科学技术厅长官奖等奖项,特别是多层封装技术的开发成功,更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这项技术为京瓷飞跃性的发展带来了机会。
抱着无论如何也要成功的强烈的使命感,每天钻研创新,一步一步积累,必将孕育出卓越的发明创造。
独创性产生于把“承诺”转变为“现实”的过程中
自成立之初,京瓷就一直重视独创性,秉着“不模仿他人,一直凭借独特的技术与对手一决胜负”的宗旨,一路走到了今天。京瓷乐于承接其他公司无法完成的任务。说到这里,可能大家会认为京瓷原本就具备优秀的技术实力。可事实并非如此。
公司成立之初的唯一客户是松下电子工业(如今的Panasonic),当时,京瓷向松下提供用于制造显像管的绝缘部件。要想争取新客户,就得寻找可能需要用到新型陶瓷绝缘部件的电子产品制造商,比如东芝、日立和NEC 等。可当时京瓷只拥有制造显像管绝缘材料的单一技术,加上与松下的合作关系,京瓷不能把相同的产品卖给其他公司。
因此,在用撒谎这种极端手段“抢”到订单后,接下来的工作可就够呛了。我们必须把谎言变为现实。而这与独创性息息相关。
前文中提到“全员参与经营”。当我从客户那里回来后,便会立刻召集全体员工,向他们说明目前的情况:“某某公司的研究所计划制造这样的新产品。该产品很有市场前途,将来可能会大批量生产。那家研究所非常看好咱们公司,他们说了,如果咱们能成功制造相关部件,就会给我们大量订单。但正如各位所知,目前咱们公司既无相关技术,也无相关设备。但我无论如何都想制造出这种部件,满足客户的要求。”当时公司缺乏技术和设备,这一点员工早就心里有数。因此,在听了我的话之后,大家唯一的表情是惊愕。
有人当场提出质疑:“连设备都没有,怎么可能做出来?”于是,我便开始与员工们进行交涉。
“没设备就不能做事了? 这可不是我想听到的。我会马上想办法采购设备,虽然咱们目前买不起好设备,但我会想办法,通过购置二手设备等手段,让生产客户订购的部件成为可能。”
“可即便现在急着去找二手设备,也很难保证按时交货。既然想争取到新产品的订单,就应该在平时进行设备方面的资金投资,做到有备无患,否则很难试制新产品。”
“你完全没有理解我的意思,我在讲‘泥绳式经营’的道理啊。”
我接着说道:“在获得订单之前,就准备好生产设备,这样的事情谁都会做。但许多企业正是由于这种无谓的设备投资,才会陷入经营不善的困境。咱们要采取‘泥绳式经营’的方式,在拿到订单后,再购入设备。”
阿米巴经营思想的原点,如“只在必要时购入必要量”“杜绝无用库存”等,都是源于这样的思维方式。
一提到“重视独创性”这个京瓷哲学的条目,总给人一种高端的感觉,可它其实源于我的软弱无力和无可奈何。当时,京瓷没有技术实力和设备条件去争取新订单,可为了养活近百人的员工,我不得不使出“苦肉计”来拿到订单。而这种靠“连蒙带骗”得到的订单,却为京瓷创造了“不得不发挥独创性”的现实环境。
正所谓“穷则变,变则通”,我故意把自己逼至困窘境地,促使自己研发出新技术。打个比方,前者是“先进的研究所,充足的经费,一流大学的优秀人才”; 后者是“生死存亡、你死我活的竞争环境,挑战身心的极限”。两种研发条件简直有天壤之别。
即便拥有前者的条件,也并非就一定能够获得独创性和专利技术。我认为,独创性的本源是“穷则思变”,只有身处后者的条件,把自己和部下逼至窘境,以“生死存亡”的极限状态思考和研发,才能获得独创性。
对于从未尝试过的工作,对于不太可能研制成功的产品,却做出“能够完成”的承诺,这的确是撒谎,但通过这样的谎言,京瓷确实做到了“不模仿他人,开发出自家独特的技术”。
每天坚持不懈的小创意终促成伟大开发的技术把自己逼到窘境,战胜艰难困苦,努力攻克难题。通过这样的经验积累,能逐渐提升自信。
京瓷亦是如此,公司原本的业务只有松下电子工业的显像管部件订单,通过努力,渐渐获得了东芝和日立等公司的订单,并努力满足了对方的要求,于是产品线逐步扩大。与此同时,独创性也在企业文化中逐渐扎根。
换言之,一旦成功研发出一种产品,就可以灵活运用在该过程中所习得的技术,从而创造出其他新产品。这便是“技术的连锁式运用”。比如,一旦成功掌握了马口铁的曲面加工工艺,就可以进一步研究“是否能把这种工艺运用于不锈钢的曲面加工,乃至其他金属的曲面加工”。技术的运用领域是无限广阔的。
“不断思考如何灵活运用既有技术”不但是掌握“人无我有”独创技术的条件,也是确保企业拥有丰富技术储备的基础。京瓷之所以能够在各领域拥有核心技术,正是不断积累技术实力的结果。
如上所述,在阐释“重视独创性”时,我提到了“每天坚持发挥创意”,虽然一两个创意看似微不足道,但只要能够坚持不懈,随着日积月累,等过了1年、2年、10年,乃至像京瓷这样过了39年,就能收获伟大的技术成果。
说到“独创性”,可能会给人一种遥不可及的感觉,但它其实源于每天的创意积累。只要坚持不懈,日积月累,看似微不足道的创意和改良,最终能够促成伟大技术的诞生。
这种“不模仿别人,自己独立思考和实践”的作风,在不知不觉中成了京瓷的传统。换言之,京瓷人的处事习惯是“重视独创性,不依靠别人,走自己的路”
企业经营没有范本可循,即便是同样的生意和目标,每家公司所走的路也各不相同。有的走在田埂上,却由于脚下一滑而掉到水田里,于是干脆在田里走,有的选择铺好的水泥路,但却走在路边上。虽然目标相同,但选择的道路千差万别,因此途中遭遇的困难也有所不同。
企业经营也与之类似,应该依靠自己。可有的企业家却常常问别人:“怎样才能把企业办好呢?”如果抱有这种依赖别人的态度,不管是人生还是经营,都不可能顺利。
京瓷曾与苏联成功建立了贸易关系,向苏联出口成套机械设备。当时,有家日本知名的大企业到我这里来“取经”,他们的领导问我:“稻盛先生,要怎么做,才能像贵公司这样生意兴隆呢?”我听后,顿时感到错愕与失望。
自创业起,京瓷一直在不断挑战“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已然成为京瓷人的习惯和活法——以“有意注意”的态度深入思考每个细节,如同在黑暗中全神贯注地探路一般。
不管是做一项事业,还是开好一家公司,都是拼命奋斗的结果。所以,我们要拥有敢于挑战的精神,通过不断地对自己的作品或产品进行总结思考,进行创新,这样才能创作出更好的产品(作品),如果对于自己取得的成绩感到满足,不思进取,往往就会被超过,被舍弃。
一定要竭尽全力,勇于创新,拼命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