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
1.不给子孙留遗产
总结:如果后代有能力,不给他们留遗产,他们也能凭本事生活的很好。如果后代不争气,你多给他留一文钱,他就多造一份孽,败坏家族的名声。只有让孩子多吃苦,增长能力,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帮助。
2.曾氏家风成就后人
总结:成功人士的人生往往有一个遗憾,就是把精力过多地投入事业,对家庭教育投入太少,方法不当,导致孩子成了纨绔子弟。
曾氏家族的长盛不衰基于两个原因。
第一个是曾国藩在生前就已经处理好了政治交接班的问题。
第二个原因是曾国藩在家庭教育上有很父母高明的观念,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塑造了良好的曾氏家风。
第三个原因除了不让孩子学八股以外,曾国藩还有很多在当时看起来非常超前的教育理念,比如主张孩子“快乐学习”。曾国藩认为,读书本来是人生的至乐之一,但前提是不把读书当敲门砖。为了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他经常减轻孩子功课。曾国藩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另一个相吻合的地方, 是让孩子在鼓励和肯定中成长,鼓励对孩子至关重要,这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理念,但是传统的中国式家长很少有人懂得这一点,
第四点,曾国藩对待孩子时,能采用比较平等的态度。
第五点,能做到以身作则。凡读书都能做到每日坚持, 不读完这本不看下一本。除了读书之外,曾国藩还注意让孩子在实践中历练,学习处理实际问题的本领。
曾国藩对于学习西方语言的态度是很开明的。这种态度影响了儿子曾纪泽,他拥有一项别人无法比拟的优势:毅力,他和父亲一样,“读书不二”,做事也有头有尾,一旦开了头,就绝不会终止。
曾纪泽取得成功
第一个原因:是在谈判中能分清主次,大事上毫不退让,小事则稍作妥协,曾国藩在外交上有一句著名的话,叫“大事苦争,小事放松”,一定要分清主次。
第二个原因:在于知己知彼,知道对方底线谈判。曾国藩还有一句话,叫“强”字是美德,要点是明强,而不是一味蛮横。
第三个成功之处,在于曾纪泽采取诚信的谈判方式,开诚布公,而不是采取小贩式讨价还价的谈判策略。“诚信外交”,以君子的方式和外国人谈判,能答应的,大大方方的答应;不能答应的,坚定不移。
3.办洋务的后续
总结:
最终送去留学的孩子全部遣回,洋务运动在甲午战争后惨败,天津教案之后三十年,发生了义和团运动。慈禧在垂暮之年,决心推行新政,深入改革,不过为时已晚,改革还未正式开始,她就一命呜呼,大清王朝也在三年后宣告灭亡。
️金句摘录:
“为读书明理之君子”,什么是君子呢?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在任何环境下,都能找到快乐和内心宁静的人,才是君子。
️感悟反思:
这本厚厚的书终于看到了完结,虽这本书的结束,大清王朝,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封建王朝,也分崩离析。虽然是本人物传记,但是也展现了晚清的全貌以及一个王朝的覆灭。晚清的历史是我最不熟悉的,这本书里,让我认识了咸丰,一个资质平平甚至残疾之身的皇帝,因为遇到了一个好老师顺利登上王位,以及和曾国藩的纠葛。认识了曾国藩的挚交胡林翼,还有曾国藩学生,对于我之前可能晚清人物听得最多的李鸿章。
合上这本荡气回肠的历史人物传记书,迟迟不能缓过神来,一个圣人的一生会留在这本厚厚的书里,见证了他一生的成长,道明了200年后稻盛和夫的那句话“走的时候比来的时候能量更高”,曾国藩的高度已经不是个人的高度了,而是对于一整个国家的高度,虽然作者说,曾国藩一生也是失败的,因为他未能拯救这个衰败的国家,一生鞠躬尽瘁,仍似精卫填海,他只能尽人事,听天命。还好他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一直世世代代永流传。
和曾国藩的一次结缘是在今年1月份,因为看到朋友在朋友圈里发了他著名的座右铭“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我看到这段话就特别喜欢,还保存下来做了屏保很长一段时间,当时我还以为曾国藩是民国时期的人。一直到读书营共读这本书,才真正的了解曾国藩,我一直以为到书本的最后会看到他的座右铭,包括小打卡里很多伙伴都写了,没想到翻到最后一页还是没有,我仍然不信的反复查看了一下,真的没有,也是有点遗憾。但是他的座右铭也是时时刻刻刻在我的心里了。
关于总结这本书,读书营的伙伴们都总结的太好了,每次的分享让我受益匪浅,我也不会总结,可能每天的感悟尽在小打卡里,总之内心是很感慨的,曾国藩一生的磅礴尽在一本书里,他没有拯救当时的清王朝,却拯救了千千万万的后世,他的精神永垂千古,世代流传,他是一个修行之人,上善若水,和光同尘,真的应了他那句话,真正的强者是不抱怨环境的,在糟糕的环境里,也能达到的精神高度,人类的潜能是无限的。不过他如此不爱惜身体也是警醒我们后世之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没了,这一世没了,修行的容器没了,所以我都要好好爱惜自己的身体,不断学习,不断突破超越,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