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种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此病的特点是患者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神经纤维受损,引起肌肉萎缩和无力。而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出现呼吸肌受累,导致呼吸困难和肺功能不全。
运动神经元病的症状表现主要为肢体无力、肌肉萎缩、吞咽困难和呼吸困难等。临床上常见的运动神经元病患者,如:进行性脊肌萎缩、进行性延髓麻痹等,都属于运动神经元病。
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种罕见而又复杂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本病以四肢远端进行性肌萎缩和无力、肌张力增高和腱反射亢进为主要临床表现。由于本病病情发展迅速,一般多在3~4年内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运动神经元病早期主要表现为肢体无力、肌肉萎缩、吞咽困难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运动神经元病主要侵犯脊髓前角细胞和脑干运动神经核,这两个部位的神经细胞比较发达,因此又称为“运动神经核”或“前角细胞”。由于运动神经核位于脊髓前角细胞和脑干运动神经核内,所以此病又称“运动神经元病”或“上运动神经元损害症”。
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多见于40岁以上人群,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该病主要是由于脑和脊髓中控制运动的神经元出现病变引起的。目前认为与遗传、环境、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本病属中医痿证范畴,病因多为肝肾阴虚、气血亏虚、筋骨痿软,故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辨证论治。
中医认为本病病位在肝、脾、肾三脏;主要责于先天禀赋不足、久病体虚或后天失养,使气血亏虚;脾胃虚弱是其主要病理因素;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肾精亏虚可导致髓海不足,髓海空虚不能濡养筋脉而出现肌肉萎缩;脾主运化水湿,若脾气虚弱、运化失司则聚湿生痰;肝肾阴亏、精血不足则筋脉失养而为病。
中医治疗此病应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即中药治疗健脑止萎汤、针灸治疗、按摩疗法和康复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