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成长建构师之路 第1篇
为什么要学习成长建构的学问?
一、普遍的发展困境:
选择阅读这篇文章,一定是对个人成长抱有好奇心、企图心,或者,是在个人成长这条路上,遇到了诸如如下困惑:
1、我们可能已经讨厌了某种生活方式,却无力改变;
2、我们因为内心深处不知自己想要什么,因此没动力行动;
3、我们从小活在别人的评价中,一直在努力却从来不快乐;
4、我们不甘于现状,却找不到向上攀爬的人生抓手;
5、我们站在自卑的阴影之下,不相信自己能做到……
我相信,就算是一个最卑微的拾荒者,也有让自己或者让自己的后代变得更好的愿望。只是绝大多数人在行为上的表现,却并不能让自己变得更好。
我们努力按照“应该”的样子去活,带着人格面具疲惫的与社会互动;我们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却假装有方向一样每天忙碌。我们在道理上学了很多,却在行为上不断回到老路上。
知识告诉我们要前进,而行动却总感到放不开手脚。仿佛总想找到一个理由让自己可以不顾一切的前进。因为我们内心明白,之所以没有行动的动力,就是还没有找到那个充足的“理由”。
二、重构第一性原理:
这个“理由”是什么呢?它就是我们所谓的:“个人成长的第一性原理”。第一性原理是一个系统最开始的起点,即“元起点”或者“元问题”。用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的话讲:每个系统中存在第一性原理。第一性原理是基本的命题和假设,不能被省略和删除,也不能被违反。
人的自我认知和经验,作为一个系统,也存在这样的第一性原理。在我们认知的最底层,我们一定会相信和遵守一些原则,这些原则犹如天条和地基,构建了我们的认知和“自我”,之所以我在“自我”这个词上打引号,是因为它并不代表我们的真实存在。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改掉第一性原理,相应的“自我”也就随之改变,但我们依然存在。说得更极端一点,即便拿走所有“天条”、“地基”,我们也依然存在!
也就是说,“自我”如同衣服一般,穿在我们这个存在的身上,它可以脱下来、甚至可以换一件更漂亮的!我之所以这样去解释,是因为这是建构的基础,是我们可以重塑自我的前提。
但很多人把自己已经构建的认知和“自我”,当作自己的真实存在,仿佛没了或者变化了,我们就不存在了一样。
正是因为这种对真实存在的错误认知,让我们不敢、或者从来没有想过,去挑战或变更我们已经形成的“天条”。被困在“自我”的牢笼之内。以固定的自我,去应对变化的世界;以固定的自我,去应对想要变得更好的动机。
三、建构的是什么?
我们今天谈的,是一个可以打破这种内耗的第一性原理,是一个伟大的第一性原理:这个底层原理相信人的可能性,相信一个人具备完全独立的行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所有资源。它就是罗杰斯,以及马斯洛等伟大哲人和心理学家提出的人本主义哲学观。
基于这样一个底层信念,我们可以轻而易举的得出这样一个人生结论:一个人的自我是可以被重塑的,一个人的成长是可以被建构的!基于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哲学观,我们就可以实现构建或者重构我们的人生。
这样的人生拥有无限的可能,可以摆脱过往的自我限制,可以开启我们向上发展的核动力,让我们成为真正的自己、最好的自己!而这样的人生建构,绝不是从行为层面开始的,而是从最底层的第一性原理开始。行为的表现,只是底层代码修正之后自然呈现的结果。
四、建构的意义:
对个人而言,把握和重构自己的第一性原理,就相当于在我们的认知系统中,把握了基因级别的修正能力。我们会更加清楚自己所有行为背后的真实意图、更加清楚自己的需求、更加清楚自己的状态,我们因此能看到摘掉面具的自己。
这是一个人内在成长的起点,因为我们将停止对面具的雕琢,转而开始面对和修炼真实的自己。一个真实的自我,具备巨大的发展动力,这种动力是最原始的生命动力。
当我们学会了如何重构自己的第一性原理,当我们用成长性的、基于人本哲学的世界观来看待世界时,我们同样可以帮助身边的人,让他们变得更好。
我们将帮助孩子建立他的第一性原理,我们将用更加开放的、成长性的视角,与家人建立助益性的人际关系。我们还会在工作中更加善于发掘人的潜能,为员工赋能,成为他们成长的导师。
在社会上,没有人能拒绝一个喜欢为他人赋能,相信别人可以变得更好,自身也充满能量的人。基于人本主义去建构我们的第一性原理,将大大提高我们的情商,我们不需要掌握太多情商的技术,就像我们天生就具备高情商一样。
五、建构的趋势:
这个时代我们的焦虑、迷茫、不知所措并不孤单。指数级的科技进步与知识爆炸,让每一个人都陷入自我存在的困境。物质条件的丰富,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有时间去思考自我实现和人性的问题。
在未来,心理学和哲学将成为这个时代的基础营养。比起工业时代的人,未来每个人都需要去建构自己的人生意义。个人成长建构将成为一门人生必修课,用于寻找高度人工智能时代下,我们的存在价值和奋斗动力。
对于那些想要改变世界的精英而言,过往的优势,将随着技术的迭代和跃迁,不断受到挑战。唯有在底层建构成长型思维的第一性原理,才能让我们在每一次的技术跃迁时,顺利穿越认知鸿沟(新技术从不会在原有技术上长出来,而是在全新的位置突然出现,然后颠覆掉之前的技术),保持人生的向上成长。
叶上闻
公众号:生涯叶上闻
2018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