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白话诠释:孔子说,“面色严厉,但内心软弱,就好像一个小人从洞中穿过去进行偷盗。”
孔子说,“那些外表忠厚老实但内心虚伪的人,是会伤害道德的人。”
孔子说,“从路上听来又在路途中跟别人说,这就是背弃道德啊。”
孔子说,“道德鄙陋的人,能够和他一起侍奉君主吗?他没有得到的东西,就担心能否得到;已经得到了又担心是否会失去。如果担心是否会失去,那就没有什么不会做了。”
切己体察:第1句话说了一种人,那就是欺软怕硬的人。对于比他厉害的人,他十分的强硬,而对于没他厉害的人,又十分的软弱和恭维。这样子的人用偷盗来比喻,我觉得还是比较恰当的。偷盗的人他还是有勇气进行偷盗,但事实上,会因为偷盗过程中的一些小动静而就缩头回去,只和我们说的缩头乌龟没有任何区别。
第2句话中的乡愿指的就是那些老好人,这些老好人孔子之所以认为他们会伤害道德是因为:第一他们没有原则和标准,努力讨好所有人的人,并不是一个好人。孔子在之前的文章中就定义过那些能让好的人说他好,不好的人说他不好的人,才是真正的好人。其次,他的内心也并不是真的认为别人好,而是伪装出来的。所以他既没有在社会上起到传播道德的作用,自己也没有修炼成一个很好的人,故而孔子说他是一个道德败坏的人。
第3句话,说的是道听途说,意思是我们听到信息之后需要加以辨别,才能够进行传播。在企业中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员工喜欢八卦,而这些八卦的内容都是毫无根据的。很多网络上的传言和谣言,都是这么来的,这些都是道德背弃的表现。严格意义上来说,我们都应该做影响圈内的事,而不是关注圈里的事儿,所以,那些在网络上传播谣言的人都只是评论员。
第4句话孔子说了自己不愿意和什么样的人做同事,这种人就是患得患失的人。他们特别想要得到一些东西,于是不停的念叨,他们得到了之后又特别害怕失去,整天惶惶不可终日。本质上说来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实力不配拥有这样的东西,所以才患得患失。真正有实力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因为他们认为自己该得到的总有一天会到来,而自己得到了的,也本身就是对自身建设的应有汇报,所以也没有什么好开心或者难过的。他们只需要做好内心自身的建设就行了,而对于患得患失的人,他们不仅不加强内心的建设和自身的发展,反而会从一些旁门左道和歪门邪道之处获得力量。从而砌起了一些十分脆弱但花里胡哨的堡垒。
文言拾遗:色厉而内荏--“荏”指的是软弱,例如色厉内荏。
其犹穿窬之盗也与--“窬”指的是从院墙爬过去。多指偷窃行为。
乡愿--指的是外貌忠诚谨慎,实际上欺世盗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