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离开了妈妈的怀抱,幸福哪里找。
这首《世上只有妈妈好》伴随每个孩子的童年,世上只有妈妈好,离开了妈妈的怀抱,幸福就不见了。心酸又无奈,现在你再听到这首歌,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温暖?幸福?不幸?伤感?或是其它的?
英子打来电话,跟我倾诉半年以前发生的一件事情,当时跟酒醉的老公吵架,自己把门锁上,抱着六岁的女儿,孩子感觉到害怕,当时的自己安慰女儿:“不要怕,有妈妈在。”在孩子看来,妈妈是自己的全部支柱,是自己的保护伞,在这一时刻,孩子是无条件信任妈妈,依赖妈妈的。可是在老公撞开门的瞬间,她自己却独自逃跑了。后来女儿问她,当时为什么妈妈走了?她对自己当时的做法感觉到很内疚,这件事情一直困扰着自己,不知道应该怎么面对孩子。
记得在黄玉玲老师的原生家庭课中有一节讲到,焦灼的婴儿对应该的是缺位的母亲,母亲因为各种原因离开,孩子会有不同程度的被抛弃感,有的妈妈是逃离,而有的妈妈是逼不得已离开孩子,这两种还是有区别的。英子这一种应该是属于逼不得已的离开吧,如果换成我,我会怎么做呢?我问她为什么会选择一个人逃跑,她说:“我知道她爸爸不会伤害孩子。”她是冒险的,但是她当时的做法,一定也有自己的决择,是潜意识做出的决定。换成是我的话,我会放弃孩子独自逃跑吗?
英子做出这样的举动。是不是也跟她的童年的经历是有关系的呢。
记忆中,我总有一副画面。年幼的我,跟同学走在回家的山路上,同村的孩子拿着外出打工的妈妈写回来的信,兴高采烈,而一同出去打工的我的妈妈,却没有写信回来,我好生羡慕,当时的我是偷偷流泪了的,那个时候,我并不懂什么是爱,我只知道别人都有妈妈,别人的妈妈写信回来了,我的妈妈没有,我的妈妈是不想念我们吗?是不是不要我们了。后来,我跟同学要来了他们妈妈的地址,跟哥哥坐在屋檐下给妈妈写信。我写了一张又一张,修修改改,写的不工整,有错字,我不停的换干净的纸。我读着自己写的信,我泪流满面。然而就在这一瞬间,妈妈没有预兆的出现在了屋前的小路上。那封信,永远没有寄出去。
还有一个场景是,爸爸妈妈吵架了,妈妈离家出走,年幼的我在屋里到处找,衣柜,床底下都找遍了,没有,当我从外面捡了一捆柴回家,准备烧火做饭时,妈妈出现了。她笑着对我说:“怎么?没有妈妈,你们都知道拣柴回来了?”妈妈给我的暗示是,拣柴,妈妈是会夸奖我的,是好的,妈妈是高兴的。如果我干活,懂事,妈妈就不会离开,或是就会出现,于是,我要懂事,听话,干活。
孩子离不开妈妈,好像是自古以来的。不管妈妈什么样,是好,是坏,是美是丑,在孩子心中,妈妈都是那个自己要依恋的人。孩子爱妈妈,即使妈妈伤害过孩子,孩子依然会选择爱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