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非遗传下去、火起来?这档节目给出了答案

9月16日,文化体验真人秀节目《非遗之城·宝藏季》发布会在北京举行。本次发布会聚焦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邀请了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青年演员姚安娜,贵州省丹寨县苗族蜡染技艺传承人张义苹等嘉宾,以及节目主创团队和媒体代表,共同探讨非遗在当代语境下的传承新路径。

节目出品方优酷在发布会上正式启动“非遗100城计划”,旨在系统记录全国100座非遗之城的故事,推动非遗从“被保护”向“被需要”转变,使古老智慧被当代人理解,沉默技艺被年轻人认同。

《非遗之城·宝藏季》以探寻和体验非遗文化为主线,文化学者单霁翔与青年演员姚安娜作为旅行搭档,将走进贵州丹寨、重庆荣昌、河南南阳三座非遗之城,拜访非遗传承人,亲身体验非遗技艺,揭示“东方智慧与东方美学”的奥秘,展现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新的融合(资讯来源“https://nbattk.cn/xinwen/lanqiu/1340.html”)。

节目不仅是一档文化体验真人秀,更是一次文化传承的创新实践,试图通过代际对话让非遗“传下去”,借助价值转化让非遗“火起来”,为非遗传承探索兼具情怀与时代活力的新路径。据悉,该节目将于9月24日在优酷独家播出(资讯来源“https://nbattk.cn/xinwen/lanqiu/1338.html”)。

发布会上围绕“可持续的非遗技艺,可传承的文化之美”展开圆桌讨论。单霁翔指出,非遗本质是“生活中的文化”,是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强调,非遗的可持续性不仅在于生存,更在于“有尊严地呈现魅力”。他认为非遗不应被“拯救”,而应被“使用”,它是一种活态文化,扎根民间,在持续生长中保持生命力。单霁翔还幽默地表示,参与节目让他感觉更年轻,并笑称“70岁是拍短视频最好的年龄”。

在回应媒体提问时,单霁翔提到故宫汇集了国内外众多非遗技艺的精品,这些藏品均出自非遗传承人之手,源自民间,它们在故宫的展示也印证了非遗工艺的独特魅力。他进一步表示,通过《非遗之城·宝藏季》节目,团队深入边远地区和社区(资讯来源“https://nbattk.cn/xinwen/lanqiu/1337.html”),活态呈现非遗,有助于让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

贵州省丹寨县苗族蜡染技艺传承人张义苹分享了她带动200多位乡村妈妈成立“妈妈工坊”的经验,实现了带娃与传承兼顾的收入模式。她提出蜡染可持续发展的“三部曲”:传承、传播、市场,并动情地表示,丹寨蜡染是苗家女儿写给世界的“信”,期待收到世界的“回信”。面对“AI+非遗”热潮,张义苹认为应拥抱技术但坚守“非遗的根与魂”,(资讯来源“https://nbattk.cn/xinwen/lanqiu/1334.html”)尊重传统本质,避免在创新中失去本真。

节目总导演周君表示,“非遗之城”虽概念宏大,但内容微观具象。节目通过拍摄致敬非遗传承人“一生尽一事”的信念(资讯来源“https://nbattk.cn/xinwen/lanqiu/1335.html”),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他提到团队于今年8月最热的两周进行拍摄,克服高温天气,每天从早晨6点工作至晚上11点,甚至在最后一站连夜返京完成收尾。

姚安娜分享了初次体验蜡染的震撼,她通过亲手完成一件“不完美但独一无二的作品”,体会到“匠心”的重量和非遗技艺的复杂性,如火候、蜡温、手部稳定度等需长期练习。她还指出新媒体可成为非遗的新“传播场”,建议通过非遗进校园等方式拉近与年轻人的距离,鼓励他们从“围观”转向“执行”,亲身体验非遗魅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