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福州之前,对于这个目的地的“期待值”,其实并不高。但三天下来,给我的感觉是,“福州,你还是太低调了一些”。
在福州的第一天,是从早起去看升旗仪式开始的。毫不夸张地说,这里是除了京都之外唯一365天升国旗的城市。升(降)旗时间是根据每天的日出日落来定的,所以不用担心错过。看完升旗仪式后的那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升旗仪式结束后,就在路边找了一家人比较多的“锅边店”——一看就是本地人很多的那种。点了碗“青菜锅边”,锅边糊很薄,没有吃起来厚厚的口感。一定要点个“油饼”,随机让其淹死在碗里——这一勺子的“含金量”谁懂啊?
正在吃的时候,恰巧店门口的马路上遇上了之前很火的咚咚咚。印象里和神明相关的活动似乎都是庄严肃穆的,来到福州才知道,神明还可以如此接地气。那场景,仿佛是众神在人间的一场狂欢。这些巡游的大神,接受着路边人们供奉着的香火,也聆听着世人许下的美好愿望。在我看来,这不仅是当地文化的延续,更是当地人心灵的一种寄托。
晚上去广达路逛了逛,碰到个路边的深夜炖罐,简直是抚慰我等的灵魂套餐。不太油腻,还很鲜,配上一份拌面,刚刚好!在现在这样一个季节的晚上品尝,“很暖胃。”
第二天逛逛三坊七巷,我没想到在这里,“看P股”这事已经不小众了,这里的游人还是蛮多的。但后来才发现,其实只要不在这里买东西,单纯的走走逛逛,还是蛮惬意的。这里藏着中国的“半部近代史”,转角就能看到林觉民那封20世纪“最伟大的情书”,也见证林则徐走出古厝的风流倜傥……如果逛累了,就去找一家本地人推荐的捞化,是那种本地人封心锁爱、外地人两个极端的感受——如果你喜欢清淡,且爱吃鲜味,那这里就真的很适合你。
下午去了趟西禅古寺,看到了传说中的王八上树,也看到了梦回千年的独舞。古寺中,香是免费备好了的,随喜,也随缘。
在市区慢下来走走,我也算是知道了“榕城”的由来。随处可见的大榕树,有着粗壮的躯干,阳光透过叶隙洒下斑驳的金光。那一刻,醉了。
等到日落之前,如果运气好碰上个好天气的话,还可以去鼓山逗留一圈。拉一个最值得一起去的人,一起去坐独属于福州的落日缆车。抬头望夕阳,会让坐在缆车里的你幸福得说不出话来。
最后一天,去了距离宝岛最近的地方——平潭岛。上了岛发现,这里的空气似乎都弥漫着海鲜味。淡季的平潭很清闲,没有人挤人。在这里,沿着海岸线走,随意一帧都是美景。
也许是生活越来越好了,岛上的很多村子都没有青壮年,留下的只有孤寡老人。在一户人家碰到了一对老夫妻,聊了会天的功夫,人家便硬是让我尝尝晨起赶海捉来的生蚝,颗颗饱满——又一次被热情淳朴给打动了。
告别这里,来到了“68海里”景区,这里是离宝岛最近的地方。虽然不能隔海相望,但忘归的海风却始终带着故乡的气息……
所以说,福州很低调,是没有刻意营造的历史感,也没有炒作出来的烟火气。人们说话轻言慢语,饮食似乎也颜值平平,但实际上却是鲜美的、有着恰到好处的惊艳……在我看来,福州应该算是存在感最低的省会城市了。
这里是,“福建”、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