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锦瑟
同时毕业的两个人进了同一个单位,一个总是把单位的各种事情看成自己的事,尽职尽责,兢兢业业,主动处理各种棘手的问题;一个是过的比较舒服,不处理各种问题,工作没有那么尽心。
虽然能力差不多,但是第一个人在5年之后一步步从主管上升到主任,而第二个人还是普通员工,在公司塑身行动中惨遭优化了。
当初同时进的单位,造成后来如此大的差别,与内心的格局有很大的关系。第一个人总是把勇于承担各种责任,哪怕做了没有好处,她也尽力去做,这样就锻炼了自己的能力,而第二个人,缺乏相应的锻炼过程,自然做事就没有那么成熟。
其实格局并不是多么高不可攀的东西,每个人都有格局,只是格局不一样而已。
格局对于李白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气宇轩昂;在岳飞那里是“八千里路云和月,三十功名尘与土”的壮烈;在苏轼那里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
格局是一种情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相传在清代康熙年间,安徽人张英在文华殿担任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他在老家桐城的家宅与吴家为邻,吴家秀才出身,两家人的院墙之间原本有一条小巷,供两家人出入使用。
后来吴家翻建新房,想占用这条小巷,张英的家人不同意。两家人因为这件事,打起了官司。县官对两家人都不敢得罪,不敢轻易评判。
这时,张家人给张英写了一封信,希望这个当大官的家里人,能给自家人撑腰,解决这个问题。
张英接到信以后,二话不说,当即回复了一封信,其中有四句诗:“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仍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家人看到信之后,豁然开朗,当下就告诉吴家,要主动让出三尺,让吴家翻新房用,吴家也深受感动,当即决定也让出三尺房基地,不再占用。从此,这个巷子就变成了六尺,而“六尺巷”便由此得名。
张英大度做人,克己处事,借用秦始皇与长城的故事,巧妙劝解家人,换来邻里和睦和百世流芳。
对于商人来说,拥有大的格局也决定着某种意义上的成就。李光耀曾经是李嘉诚的商业对手,在李嘉诚商业发展过程中做过挖苦李嘉诚,造成李嘉诚的声誉受到影响,甚至陷入信誉危机。
但是在李光耀去世后,李嘉诚带领两个儿子亲自拜祭李光耀,他不计前嫌,对对手的宽容,足以说明他做人的格局之大,也让他在商界耸立几十年,经久不衰。
无论做人做事,拥有大局观,才能做大事,更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