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句话:“人到中年,前无来路,后无归途,身无所依,心无所靠,满是狼狈。”
试问自己,我们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是做什么?不是去匆忙上班,就是考虑到哪去赚钱。那些所谓的贷款和压力,就像排山倒海的潮水一般向我们涌了过来,而我们,只能被迫应战。
有些时候,人越活并不是越“不惑”,而是很“迷惑”。没有人知道自己的归途到底在何方,也没有人知道明天是否能迎来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世上之事,又有谁能未卜先知呢?
小时候,每个人都喜欢在家,认为家里够温暖,有暖饭可吃,有厚衣可穿,有大床可睡,有父母可依。这段时光,我们称之为“依靠”的好时光。
等再大了一点,我们也就喜欢往外跑了。那时候的我们认为,好男儿就该志在四方,好女儿就该多长见识。这段时光,我们称之为“伪独立”的小时光。
当人成家立业后,当人到中年后,一切也就改变了。我们不想回到家里,又不想在外面生活。因为在家压力大,在外无朋友,那颗早已疲惫的心,连找个地方去寄存,也多是奢望。
那一刻,我们才明白,人到中年的这段时光,称之为“无依无靠”的苦时光。
人到中年,有家不想回去
曾见过一个男人,他下班之后经常在小区门前抽烟,每天非得到了晚上七八点钟的时候才动身回到家里。
小区里的保安很疑惑,便走到他身边去问他:“你说你啊,又不是没有家,为什么非得在这里坐上一两个小时呢?”
他一边抽着烟,一边缓缓地回答道:“一个人的生活其实也不错。”
保安听不懂他说什么,以为他精神有问题,也就快步走开了。
等人经历多了,再看这个中年男人,才发现,他真的精神有问题吗?并非如此。这个人比任何人都要清醒。要知道,人到中年后的家庭,并不是如同想象中那般温暖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不是说家里面啥都没有,而是当人的心逐渐变得冷漠孤独后,他也就对任何事都无感了。对于家庭,留给他的,不过就是一堆烦恼和压力而已。
在网上,有人留言:“我总喜欢在上楼之前一个人在车里坐一会,享受享受最后的自由的时光。”
很形象的一段话,却说出了无数人的心声。有家不想回,有家回不得。一个家,上有老父老母要养活,下有孩子要抚育,中间还有两夫妻要生活。这种日子,压得大多人都喘不过气来。
人到中年,并非不愿回家,而是自己内心的抵触,以及家庭的压力两相对抗之下,人也就会败下阵来,只能到处逃避,甚至有家也不想回。
人到中年,在外没有朋友
很多人都说:“多个朋友多条路。”所以年轻的时候,我们大多人都依照着这个观点去做事,甚至遇到人就加微信,碰到陌生人就结交。
我们总以为自己认识的人很多,身边的朋友很多。可是,当某一天我们打开手机通讯录的时候,就会发现,能聊天的人,竟然一个也没有。只剩下满满当当的陌生的人名和联系方式。
有人说:“这辈子,我们能遇到两千万人左右,可能做朋友的却只有两三个。”
年轻读书的时候,以为同窗的铁兄弟好闺蜜能相伴一辈子,谁知毕业那天之后,就各奔东西,永远都不会再相见了。
等出来工作之后,原以为身边的同事和客户能成为朋友,谁知他们当中有些人,连陌生人都不如,又怎能成为好朋友呢?
慢慢地,我们才明白,不是生活中没有朋友,而是那些“朋友”都很现实。你能给予他们利益,他们就把你当好兄弟,甚至来奉承你。可如果你没有本事,甚至一贫如洗,他们只会嫌弃你,甚至对你落井下石。
曾有人做过一个实验,现场的主持人提问,说曾经遇见过的人请站起来,随后差不多全部人都站起来了。
主持人继续发问,说那些互相知道名字的人请继续站着,谁知道坐下了三分之二的人。
主持人再问,说那些能互相懂得心意的人,请继续站着。最后,现场只剩下两三个人继续站着。
有些时候,人其实有两三个知心的朋友就很了不起了,又怎能祈求太多呢?人到中年,在外的朋友,百分之九十九都只是以利益关系为主的陌生人。对于大多人来说,只不过是逢场作戏罢了。
人到中年,唯剩孤身
曾听过这样一句话:“无人相伴,唯剩孤身。”
人到中年,不就是无人相伴,唯剩孤身吗?一个人挑起一个家,一个人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谁也不敢依靠,谁也无法依靠,只能一个人,也仅仅只是一个人。
当受到生活的打击时,含着泪不敢留下,因为你的身旁还有你的孩子;当在单位受到别人的攻击诋毁时,一味去忍让,不敢去反击,因为自己怕丢了工作,没了饭碗。
生活,很公平,可又不公平。公平在于,每个人都得赚钱去吃饭,每个人都是有血有肉的平凡人。而不公平则在于,有些人身旁“有棵大树好乘凉”,有些人就只能白手起家,前怕狼,后怕虎,中间还怕自己人。
到最后,中年的人,不是孤身,又是什么呢?
李白拿起酒杯,就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而我们去喝酒,只能是“莫道有酒终需醉,酒入愁肠愁更愁。”越是中年,越不能喝醉,因为谁会在我们喝醉时搀扶我们一把呢?
余生,不管身处什么困境,都得好好照顾自己,对自己好一点。既然生活如此,那么它对每个人来说,大体上都是公平的。如此,无论是孤身也好,心无所依也罢,日子,只能凭心情去过。有些时候,还是“忘却一切”最好。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