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无论如何,前段时间三个颜色幼儿园的舆论风波,达到了一个效果,短短几日,全国人民开始关注未成年人性侵这个话题,这是一件好事。
因为这场舆论巨浪,我忍不住想起一段记忆,很久远的一段记忆。儿时的记忆,早已模糊,但这一件事,却很深地被植入我的大脑颞叶区。
我出生在农村,童年也是在农村度过,读完小学二年级,才随父母搬到城里定居。
在我虚岁七岁,实际年龄六岁时,开始入读小学一年级,全班同学大概都是六七岁的样子。
90年的农村小学课堂,一个年级只有一个班,一个班只有一个老师。不过,我们除了一个学期有几次唱歌课外,就只有语文、数学课,似乎也不需要太多老师。
我们唯一的老师是位年轻的男老师,如今我已记不清他的面貌,也记不得他姓什么,只知道他就是我们的权威。
这位最有权威的人,特别喜欢我们班上一个女孩,也记不清那个女孩的相貌与姓名,只记得她穿着干净,会梳很精致的辫子,这在90年的农村,是很了不起的,因为大多数女孩子都是比较邋遢的。比起我们,她很有大家闺秀范。
那个女孩总是坐在第一排,老师会把最好的位置留给她,事事对她照顾,她几乎成了全班同学羡慕的对象。
兴许才读小学一年级,可学的东西并不多,所以老师会留很多时间给我们上自习。自习课上,他偶尔会在教室里巡视一下,指导一下大家的学习,但大多时间,他都坐在那个女孩身边,用很长时间辅导她学习。
02
他总是很近地坐她旁边,是那种紧紧贴在一起的近,有时他会用臂膀把她搂起来。他还常常用他的大衣或者夹克衫,把他俩罩起来。
坐在第一排的他们,只把背影留给我们,那个女孩在他旁边显得太小了,所以我们常常只能看到男老师的背影,好像小女孩被藏起来了似的。
就是这个背影画面,会保持整整一节课,甚至更久。所以这个画面定格于我的大脑,成了一张照片,至今没有褪色。
没有同学把这件事告诉父母,因为那个年代的农村,父母根本没有与几岁大的孩子聊天的习惯和耐心。那个小女孩也一定没有告诉父母,因为在小学二年级我们换老师前,她被那位男老师过分关注着,整整一年的时间。如果她父母知道,时间怎么会持续那么久。
没有大人的指导,那时候小小的我们,看到这个画面时,没有任何联想,依然单纯地认为老师只是在辅导那个女孩学习。
记忆中,我只怀疑过一个问题,老师用衣服把他们罩起来,把光挡在了外面,会不会看不清书本?但我又认为老师总有办法,因为他是老师。
六岁的我,像班上大多数同学一样,很羡慕那个女孩,也希望老师能关注一下自己。
这个羡慕,后来竟成为我的一个心结。
03
后来我在城市长大,随着时间流逝,很少再想起这件事,也许是潜意识把它压在大脑最底层。
这几年,在网上经常会看到儿童被性侵的新闻,但看了就看了,也从未联系起儿时的那段记忆。
我没有读过幼儿园,一年级的男老师是我人生中第一位老师,也许在我潜意识中,我根本不想怀疑人生第一位老师。
直到这两年,我开始学心理学,开始看到各种性侵事件被曝光,开始重新整理记忆碎片,才突然明白,那位男老师对那个女孩的行为过于亲密,过于胆大妄为。
明白这一切,我心中有一股很堵很愤怒的情绪,这个情绪源于对那位男老师的厌恶,更源于自己竟然会羡慕那个小女孩的心情。
当时的自己,看不懂龌龊,却看到了不公平,发现自己无论怎样努力,老师都不会关注自己。
这样的价值观,对一个年幼的孩子来说,也是很沉重的伤害。
过早看清不公平存在的孩子们长大后,又看清比“不公平”更可怖的龌龊故事。当看清后,发现自己当年竟被老师当做无知的傻子,他的行为,对我们是最大的贬损,甚至是侮辱。
越是看清真相,就越懊恼自己当时怎么能羡慕那个小女孩呢?对于这个羡慕,我甚至感到羞耻。
04
后来我把这件事告诉朋友,并表达不解自己为什么会因为羡慕那个小女孩,而生气至今。
朋友很轻松地对我说,作为六七岁的孩子,都希望被老师关注,会羡慕也很正常,你何必这么纠结。
朋友的话,虽然宽慰,但我也有一种没有被真正理解的感觉。朋友讲的道理,我也明白,但明白归明白,情绪还是卡在那里。
后来,我又把这件事讲给我的咨询师,在咨询师的引导下,我突然明白,童年的自己,在家里没有得到父母足够关注的情况下,当在学校又没有得到老师的关注时,自己的心情有些崩溃。而那个小女孩却得到了老师所有的关注,所以我不得不羡慕她。
明白这些后,我才真正原谅自己“羡慕”的心情,才对这件事有所释怀。
我在想,那位小女孩当年是不是在家里也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否则她怎么不把这件事告诉父母?
我又想,性侵,能给一个旁观者带来这么多心结与愤怒,那么对于受害者的伤害,究竟有多深?我难以想象。
就像朋友很轻松地对我说,你何必纠结。其实,很多人也不理解,为什么那么多性侵受害者,在事发很多很多年后,仍会一次又一次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
不知那个小女孩如今身在何处,生活是否幸福。
05
曾经,我认为性侵这种很变态的事情,只有在新闻里或者电影里才能看到,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随着人人都是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再加上自己接触了心理学,才发现这么伤天害理的事情,竟无处不在。
去年某一天,我和一位新认识的朋友闲聊时,她突然收到在家乡的母亲发来的几条语音,听完后,她愤愤地把手机拍在桌子上,说:“我们村一位六十多岁大爷被抓进来了,他强奸了村里几位小女孩,都是十岁左右。”
听完,我都愣住了,如果不是真真切从身边人听到,我难以想象六十多岁的爷爷级别的人,怎么能强奸十岁左右的小女孩。
朋友看出了我的惊讶,叹口气说:“这种事在乡下很多的,现在还能报出来,以前都没人管的。”
今年上半年,我收到一位读者留言,说自己读中学时,被自己亲戚性侵了。因为是自己非常熟悉,并从小疼爱自己的长辈,所以她选择了沉默,但十多年过去了,这件事并未随着时间流逝而消散,反而像发炎的脓包,越长越大。
脓血并不向外流,只是侵蚀她的身体,搅得她日夜难安。她难以处理好当下的亲密关系,认为自己不配拥有美好,总是不相信男人会真的爱她。
前阵子,简书心理专题作者群的一个朋友,在幼儿园性侵事件舆论高峰时,她终于难以抑制压抑许久悲愤的心情,写了一篇文章,袒露自己13岁时,被自己最敬爱的班主任以爱之名,一次又一次诱奸,时间长达两年。
尽管她很努力地生活,尽管她有一个很爱她的老公,但她依然会一次次想象自己自杀的场景。
就在我写这篇文的期间,一起上团体治疗小组课的同学,坦诚自己小时候也被骚扰过。
这种故事,竟然这么多,这么多......人心何在?
听到这样的故事,我都很想抱抱受害者,好想安慰安慰她们,但又不知道怎么安慰,这种时候,我常感到自己很无力。
06
人类发展的历史中,千百年来,成人都不太把幼儿当一个完整的人看。
旧时,由于生存环境恶劣加之医疗条件有限,很多婴儿出生后,没能活过三岁便夭折了,活过三岁,童年期也很容易病逝,所以成人不敢对没长大的孩子投注太多情感和关注,这是一种情感的自我防御。
过往的历史中,成年人对于幼儿的冷漠,可以理解。
而如今,我们已经进入生存环境与医疗技术优越,且高度文明的时代,却还有无数人的心智仍停留在大清时代,认为幼儿就是一个会吃会睡的生命体而已。
即使孩子走过幼儿期,走过童年期,可还是有很多成年人不把他们当做完整的人,认为他们是成年人的附属品,只是成年人的玩具,可以让成年人为所欲为,甚至成为自己性欲发泄的工具。
所以,除了性侵,虐童事件也是频繁发生,无处不在。
在西方国家,很多父母早早就跟孩子普及性教育,让孩子学会区别善恶,学会保护自己。
但在中国,很多父母根本就不想跟孩子谈及任何有关性的话题,一方面是中国文化较为传统,但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一个人开始进入正常性关系,是建立除父母以外亲密关系的开始,也是孩子与父母分化的开始。
与孩子谈及性,是面对并接受与孩子分化的过程,很多父母不愿意面对,更不愿意接受。
在父母眼中,无论孩子长多大,都希望TA还是一个小孩子,属于自己的小孩子,甚至可以说,是附属于自己的小孩子。
但孩子总要长大,至少要学会看清一些真相,毕竟,父母并不能时时保护他们。
如果小学一年级的我们,有一个同学能看清真相,把事情及时描述给大人,那个小女孩受的伤害会小很多吧。
-end-
作者简介:清心,毕业于南开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简书心理专题2017上半年推荐作者。从事大宗商品贸易数年,后因热爱转型选择心理学作为终身职业。目前职业状态为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讲师,心理系自由撰稿人。所做即所爱,是一件很快乐的事,也愿大家不要忘记梦想,哪怕晚一点实现。
如果你生活上,情感上有所困惑,可以客观、详细描述事件、困惑点及诉求点,以邮件的方式发给我,并接受清心公开回复,清心愿意为你免费解惑。邮箱地址见个人主页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