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要进行三四学段课标对比?
周老师开始以对话式和我们交流为什么作为小学语文老师,我们要去了解第四学段的内容,为什么要进行三四学段课标对比。群里很多老师都分享了自己的想法。我也是。很早以前一场阅读讲座中,一个专家就说了小学老师要去做中考题,甚至高考题,这样才知道我们需要教孩子什么。这句话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中。今天一位老师也提到,对比三四学段的内容,我们可以明白我们将去往何方。学生是为未来而学,我们也是为了学生的未来而教。
二、童年期要发展的能力
读写能力、表达能力、古诗词鉴赏能力、文言文学习能力是童年要发展的四种能力。
周老师一一在讲座中用丰富的案例为我们讲解了为什么,怎么做。
1. 读写能力
读是输入。可以每学期进行师生共读四本书,可以提倡推广亲子共读。
写是为了输出。在教学中整体把握习作的阶段性特点,在习作单元落实单元要素。不管哪个阶段,都要训练好学生的观察和想象的能力。
如何开展写的活动?周老师建议除了习作外,可以鼓励孩子自由写作,老师可以提供内容的指导。与整本书结合,与小练笔结合,与活动结合。总之,抓住课内外一切契机,鼓励孩子书写表达。这也对应了第三学段提到的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可以设计很多活动和仪式鼓励孩子坚持写作。
2. 表达能力
这在国外很早就开始重视了。从小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培养孩子的演讲能力。可以设置主题,如新闻窗,演讲台。鼓励每一个孩子开口表达,在交流互动中教会学生正确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 古诗词鉴赏能力
A. 象—想象画面,迁移到生活场景
B. 意— 由画面迁移到学习场景
C. 境— 意境的叠加、组合
D. 练— 哲思层面
只能说这方面对老师的文学素养要求也很高,需要老师在日常慢慢积累和修炼,但首先要引起重视。
4. 文言文学习能力
文言文早期的学习阶段、学习重点是将孩子带入古典文学的世界,让孩子去感受,去尝试理解。因此可以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朗读非常好的一种方式。周老师推荐了入门书《世说新语》。输入量才是王道。
总结
周老师今天的这场讲座解答了我教学中很多迷思。那四大能力的培养是我关注的,但是却无从下手。周老师用了她自己的经验和案例帮助我理清了思路。虽然有很多内容还需要去消化,还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去尝试,但是至少不会再因黑夜中摸索而慌乱无措。我知道光就在前方,路就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