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孙子兵法》的全篇看,并没有提出阳谋和阴谋的概念,当然更没有对阳谋和阴谋做出的区分。这只是我个人阅读《孙子兵法》的体会概括。从民国开始,《孙子兵法》一直与《三十六计》合刊。这就给人一个错误的印象,仿佛兵法就是靠阴谋、机巧取胜的,而这样的想法并不全面,过于强调阴谋机巧的一面是走偏的。从我个人阅读《孙子兵法》的体会,我认为《孙子兵法》是主张“阳谋为体,阴谋为用”的。阳谋是不怕被敌人知道的,即使敌人知道也无可奈何,易知难防;阴谋则不能让敌人知道,因为敌人知道了就易于防备,阴谋失去了“阴”也就不成其为“谋”了,因此难知易防。毛泽东在抗日战争十个月以后(1938年)就撰写了著名的《论持久战》,提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并且中国必胜的论断,他是从中日两国的客观实际出发,从这场战争的客观发展规律的趋势判断得出的这个结论,甚至连整个战争的发展阶段及特征都描述得清晰明了。而这篇雄文是公开发表的,并不怕日本人看到,其实看到了也没办法,因为他所揭示的战争结果,是客观规律发展的必然,是无法通过某种策略逆转或者逃避的。这就是典型的阳谋。
阳谋是以实力为基础的。
《孙子兵法》的开篇《计篇》就点明战前要先了解双方国家的实力基础——“道、天、地、将、法”;在第二篇《作战篇》中又点明战争是以国家经济实力为基础的——“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以中美博弈为例,中国的阳谋就是争取更多的发展时间,只要能争取到更多的和平发展时间,中国的经济、科技、军事实力就能有更大的机会接近或超过美国。只要在硬实力方面超越美国,美国就丧失掉了对华博弈的取胜机会。而美国也非常了解中国的阳谋,所以,美国的策略就是想尽办法干扰中国的和平发展,利用一切有的、没的中国的内部问题迟滞中国的发展。但是只要中国的领导者头脑清晰,牢牢把握住发展的主线,不被美国制造的种种混乱所干扰,美国就很难有有效的遏制中国的崛起。从zf处理香港乱局的情况看,头脑是非常清醒的,所有反击都恰到好处,没有过激,也没有为美国落下口实。当然在舆论战中暂时落下风也是正常的,难道还不能让苍蝇嗡嗡几声吗?
阳谋就是要站在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一边,相信客观规律的力量。
孙中山有一句话——“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就是规律的力量,孙子兵法里称为“势”,讲的是事物依照客观规律发展运动的时候所产生的强大势能,沛然莫能与之争——“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无论是谁,如果站在客观规律的对立面,必然会一败涂地。反之,如果能够站在规律的一边,即使是弱小的一方,也有机会获胜。
做企业尤其不能做到民众和国家利益的对立面。比如,医药、医疗行业,比如K12的教育行业。
讲一个真实的故事。2019年在和一些药企的管理者开研讨会的时候,我问他们,他们现在面对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有四个人都提到,最大的挑战是zf的医改政策。从2017年开始,zf开始密集发布医改政策,大的政策方向包括医药分开,减少医药流通中间渠道,压缩中间渠道差价,调整医保政策,药品清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政策等。对制药企业造成巨大冲击。不少制药企业,尤其是跨国药企年销售过10亿的产品销售额几乎清零。
针对频繁出台的医改政策(3个月到半年一次),很多企业不得不采取应激性的反应调整,但是刚调整完,国家的下一波政策又出台,导致很多医药企业无所适从。
看到大家陷入到了问题的细节当中,都把药企当成是受害者,我提出了一个问题:“zf出台医改政策的目的是什么?”,当我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会场瞬间安静了下来。过了一会,一个人回答我:“为人民服务呗!”是啊!这就是zf出台政策的目的,这就是医药行业的“势”。我们可以看一看中国的现状,2021年,国家和个人在医疗方面的投入是3.3万亿(平均每年递增15%),这个数字略小于教育投入,大于科研投入和军费投入。而中国人的健康水平并不理想,其中肥胖率、心脑血管患病率、糖尿病患病率都高于日本和美国。而随着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意味着中国的医保收入会逐步减少,而医疗费用还会不断增加,这个趋势是确定的。如果医保体系不想破产,那么只有大幅度压缩医疗成本这一条路了。而所有医药企业,其实他们并不关注整个医疗体系的低效,而是只关注自己是否盈利,这就根本上偏离了医药企业的存在价值——用最低的医疗成本,达成最好的国民健康水平。如果只看到利润,这些企业必将走到zf和人民利益的对立面,也站到了自己的存在价值的对立面,这是很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