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又下载了“简书”app,上次用它还是在2020年4月。我翻看了一下以前写的只言片语——几首自己写的诗、一些数字、三两句心灵鸡汤……蓦地,那些为提升自己努力奋斗的日子又浮现在眼前。
那是一段充实的日子,疫情、寒假、网课、学习,充斥着我的生活。家里并没有适合学习的条件,连一张学习桌都没有。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我把家里祖传的缝纫机推到了阳台上,咯吱,咯吱……缝纫机的轮子都生锈到不怎么转了,机身上蜡黄色的包浆,诉说着它的“历史”。我细心地给它披上了粉色的“桌布”——一件被我淘汰了的防晒衣,哈!这老古董一下子变得洋气了。我把电脑、课本、自学的资料通通搬来,摆在桌面上,根本放不下!因为我要学习的资料书都有快十厚本了。桌子不够、凳子来凑。我搬来两个小凳子放在缝纫机的左侧,红皮的资料书一本本放上去,摞地快和缝纫机的台面齐平了。就这样,狭窄的阳台就成了我的“战场”。
疫情期间,宅在家里,就可以放肆一些。整天穿着家居服,脸也很少洗,别说洗头了。每天按时给学生上网课、开班会,之后就是如饥似渴地自学考公。因为种种原因,我当时对教师这个工作并不满意,一门心思想着学习考公。然而母亲却并不支持,她觉得当前的工作挺好的,我这纯属瞎折腾。还时不时会踱步到阳台,拉开推拉门,探出头来,嘲着我的后背说两句埋怨的话,让我心头不悦。“你都别管!”我恶狠狠地说。“好,我不管!我不管!”她生气地说着,拉上门走了。父亲呢,不置可否,觉得反正是在学习就行,总比整天无所事事要好。总是蹑手蹑脚地走到阳台上,俯着身子站在我的桌子旁,双手握着水杯,任热气吐在脸上,在我边上看一会,然后吸溜一口茶,再悄悄退下……一个人就是一支队伍!没人支持那就自己顶自己!
回想起那些日子里,我没有很多特别的印象,有的只是一个身影,从天色露出鱼肚白,到夜晚洒下白月光,她在阳台上,时而眉头紧锁;时而奋笔疾书;时而放声朗读……66.67.68,这些“简书”中的数字,记录着学习的天数……后来,疫情结束,我们开学了,这样的日子就一去不复返了……
仔细算来,自学考公的日子有一年多。在应对日常的教学工作之外,还要抽时间学习,我迷茫过,沮丧过,也暗夜里偷偷哭泣……现在我仍然是一名老师,一名曾经憧憬过、奋斗过别样的生活,而今找到职业幸福感和人生归宿的老师。有人可能会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我可以毫不犹豫地说:“我无怨无悔曾经向往过别样的生活,如果让我再活一次,我仍会这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