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中时,班上总有这样的同学,他们前两年吊儿郎当,不显山不露水,和大家打成一片,可到了高三,他们好像瞬间开挂,一路弯道超车,成绩直线飙升,迅速名列年级前茅。在众人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走进了人人钦羡的高等学府。
这种人,若是放在赌马场上,就是常说的“黑马”。
前期默默无闻,谁也不看好,可到了关键时刻,突然爆发出惊人潜力,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然而再回头看,观察他们的成长轨迹,一切却又在情理之中。
前期,当聚光灯打来,舞台上你方唱罢我登场,城楼上变幻大王旗,他躲在角落里,只当吃瓜群众,谁也不会注意到他唇角勾勒出的一抹淡淡笑容,那是研究对手洞察一切成竹在胸的自信坦然,更不会有人觉察他心中那汹涌澎湃的野心,那是天资与勤奋积淀到一处发酵成功的宿命所终。
这个过程,叫做藏拙。
一
懂得藏拙,是一种人生境界,大可立国创业,基业长青,小可后来居上,持盈保泰。
世上多少聪明人,按捺不住一颗出名要趁早的迫切之心,急于向世人证明自己的优秀,结果出头的鸟儿先被打,出头的椽儿先朽烂,没成先驱,反倒成了先烈。
这种事情,放眼人类大历史从不少见,垓下自刎的项羽24岁时率领八千子弟席卷山河,宰割天下,却在29岁结束了荡气回肠的短暂一生,而他的对手刘邦54岁才做到了至尊之位。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无数企业如雨后新笋般冒出头来,当西湖论剑,大咖云集,拨弄时代风云之际,谁还记得吴晓波《大败局》书中那些早期弄潮儿们,年广久、姬长孔、唐万新、潘宁······一个个鲜活的面孔,缔造过一个个伟大的品牌,却在大势面前,孤芳自赏,与世为敌,最终换的身败名裂,家业散尽,空余遗恨湮灭岁月长流。
二
懂得藏拙,是对性情的磨砺,心态的修正,获得与现阶段成就相匹配的舒适感与幸福感。
菜根谭中有句话说的好,“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古代的君子,境界高山仰止,人人都知其高,然而能力就像那盒中珠宝,不到关键之时,不能让人容易知道。
说到底,人生能走多远,还是得靠“双轮驱动”——能力与境界,只有二者同力并进,始终在一个level上,才能守得住眼下的成就,并向下个高度发起冲锋,但如果二者不在同一个层面上,要么能力高于境界,则才不堪其位,登高易跌重,要么境界超过能力,眼高手低,事事不遂己意。
当能力高于境界,藏拙便是保身之道,适当收敛心态,谦冲低调,和光同尘,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嫉妒与麻烦。人人都有膨胀之心,也会有嫉妒之意,一旦你嘚瑟翘辫子,总会忽略暗中不知何处射来的敌意目光,平常不自觉,等到了你犯错误的那天,可能等来的就是定时炸弹。
而当境界高于能力,藏拙便能以时间换空间,独处寂身,修炼才华。尼采说过,“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但这不是因为他想孤独,而是在他周围找不到他的同类。”当你的境界远超同侪,周围没有共语知己,这时不用徘徊孤独,也不用感时伤逝,要知道一流的高手比的是境界,二流的高手比的是内功,只有三流的高手比的才是武功招式,只需沉得下心来,挑好方向,比别人多花点时间,比别人多付出一些精力,假以时日,技巧能力自然可以获得,届时以超卓之目光,驭扎实之能力,如心使臂,则无不如意。并且,随着你的优秀被更多人注意到,同类相求,清风自来。
如果愿意不断调节能力与境界间的差距,那么就不会有得意之时的狂喜,也不会有失意时刻的落寞,而是用舍由时,顺逆遂心,真正获得内心的满足与幸福。
三
懂得藏拙,是人际交往的试金石,不为三分钟热度,只为后力无穷,不为哗众取宠,只求如水之交。
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从来不缺乏这样的人,天生一副阳光笑脸,待人接物极为热情,说话舌灿莲花,与之谋事,满口答应,然而行至中途,却找各种理由推脱,做事也越来越消极怠工,最终虎头蛇尾,一事无成。
也不乏这样的人,与人相交,总是自以为是,或以金钱为傲,或以才华自得,说话胡说大气,事事都会,好像天下之大,老子第一,余子谁堪问英雄?可看似渊博广阔,其实所学不过九牛一毛,连高人的边都摸不到。
二者都犯了人性大忌,前者做事没有长性,久而久之,谁敢托以大事,职场与人生一眼到头。后者满嘴跑火车,有一点成绩便到处炫耀,恨不得向全世界现场直播,这意味着必须时刻成长不容出错,一旦出了差池,便会惹来铺天盖地的骂声。
事实上,人无完人,若是短期相处,吹吹牛,展现热情自无不可,可要是长期共事,刚开始拿捏不到对方的性情与心态,还是低调做人为好,一点一点释放自己的潜力,让对方始终有所期待,也给自己留有充分的缓冲余地。
当你展现的实力超出别人期待或印象中的一分时,带给对方的是不屑,因为在对方看来,这说不定只是一次概率性的偏差,属于实际能力围绕正常值波动的正常范围,压根不值得大惊小怪;
当超出五分时,带给对方的则是惊讶,因为这已经严重颠覆了对方的想象,一种刮目相看的新奇感油然而生;
而当超出十分时,则是无与伦比的心灵震撼,当认知判断的预期和终局相差甚远,乃至渊薮之别时,恭喜你,你将彻底改造对方的价值观,收获的将是一辈子交心之心的如水之交。
说了这么多,绝非教大家不求上进,事实上,藏拙只是人生阶段性的一种姿态,若是命运垂青,机遇来临,该出手时还得出手,只是在那之前,低调做人,潜伏待机却是必需的人生境界。
Y��ܠ�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