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奏:PPT速成四部曲是针对《如何做出99分的答辩PPT》的步骤分解
学会了这四部曲,你也能一个晚上就做出99分的PPT。
#1:做PPT,99%的人第一步就错了
1)不知道如何下手,半天没做出来一页~
2)做个PPT要花上好几天,苦不堪言~
3)做出来的内容没逻辑,像是一页页堆上去的~
4)PPT讲起来很生硬,不自然,不连贯~
如果你遇到过这些困惑,那么基本上可以肯定你在做PPT的时候第一步就错了。
大多数人做PPT的流程是这样的:首先找一个漂亮的模板,然后打开PowerPoint,用各种设计技巧和工具将文字、图片、图标等排版布局,做完一页继续下一页,直到完成。
这样的做法不只是低效的,甚至可以说是完全错误的。
#2:PPT的核心不是“模板+设计”
找到一个漂亮的模板和懂得很多设计方法并不等于能做出来一个好的PPT。相反,一个PPT最核心的部分"骨骼"其实和“模板+设计”没有任何关系。
可是,为什么如此多的人会陷入到“模板+设计”的误区之中呢?我想主要是因为太多的PPT教程过于强调PowerPoint的使用方法和各种设计技巧,以至于让我们觉得做好一个PPT的核心就是一个好模板,外加各种设计方法。
这种误区是典型的重“术”但不重“道”。或者说,这样的PPT只是有“华丽的外衣”,里面却没有任何的“骨骼和血肉”,就好比行尸走肉。
#3:正确的姿势是“文体+结构”
什么是PPT的“道”呢?我的理解是“文体+结构”。
做PPT和写作文一样,构思是第一步,是写好作文的一个先决条件。大家都知道写作文首先是要定“文体”,常见的文体类型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每一种“文体”都有其固定的“结构”,“文体”确定了,大的“结构”就定下来了。比如记叙文我们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议论文的要陈述清楚论点、论据和论证。
PPT的“文体和结构”与作文的“文体和结构”本质上是完全一样的。把你在演讲PPT时所说的话都记录下来,它们就是一篇作文。你做的PPT实际上就是把这篇作文中的重点摘了出来,然后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最后用幻灯片播放而已。
所以说,做好PPT和写好作文的第一步都是一样的:确定好“文体”,组织好“结构”。
下面我选择大家在工作和学习中经常要做的3种PPT类型,分别提供一个标准的“文体+结构”模板。
PS:更多的类型我会再写一个专题详细讲述。
【工作汇报PPT】
记叙文体,主要是介绍做了些什么,取得什么成果,和目标相比有哪些好的不好的,怎么改进,下一步怎么做等。
主要的结构:
1)【回顾目标】原本计划要做些什么?实现哪些目标?
2)【陈述工作】实际做了哪些工作?每项工作做到了什么程度?取得了哪些成果?
3)【分析总结】哪些完成好了?有什么经验?哪些还有不足?如何去改进?
4)【未来规划】下一步的计划是什么?目标是什么?怎样去完成?需要什么资源?
议论文体,主要是论证你做的事情能挣大钱,并且你的团队能做成这件事情(是做这件事情最好的团队)。
主要的结构:
1)【市场和问题】切入哪个市场?为哪些用户解决什么问题/痛点?解决问题能赚多少钱?
2)【模式和产品】采用什么样的商业模式?产品或服务是如何解决问题的?怎么挣钱的?和竞争对手相比优劣势在哪里?
3)【团队和资源】团队有那些人?有什么经历、经验和资源?组织结构和股权比例?核心是团队牛的地方正好用于解决这个问题,要对上。
4)【财务和融资】财务情况怎样?稀释多少股权融多少钱?钱用来干嘛?
【毕设答辩PPT】
记叙文和议论文综合文体,介绍工作是记叙文体,证明研究结论是议论文体。
1)【研究背景和意义】为什么选择这个题目?做这个研究有什么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怎样?
2)【研究内容和方法】做了哪些工作?都是怎么做的?有什么关键的技术和方法?
3)【研究成果和展望】取得了什么成果,进一步的展望?
下面给大家展示下杨小月在毕设答辩中使用的PPT结构。
PS:详细内容可以参考之前的一篇文章:《毕业季 | 如何做出99分的答辩PPT》。
上面提供的结构模板是通用的,你也可以进一步拆分和整合,但是最好一个结构里有3~5个部分,过少显得笼统,过多显得分散。
一个PPT有了结构就有了清晰的逻辑,能准确的知道该分成几个部分讲,每个部分讲哪些要点。有了清晰的结构,接下来就只需要针对结构里的每个要点填充相应的内容,整个PPT就有了完整的“骨骼和血肉”。
总结一下:做PPT,第一步该做什么?正确的姿势是“文体+结构”,而不是“模板+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