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七)
吴中七子,有赵损之而无张少华,二人交好,忽中道不终,都向余啧啧有言;而余亦不能为两家骑驿也。未十年,张一第而卒,赵亦殉难金川。史弥远云:“早知泡影须臾事,悔把恩仇抵死分。”信哉!少华《苏堤》三首云:“拍堤新涨碧于罗,堤上游人连臂歌。笑指纷纷水杨柳,那枝眠起得春多。”“碧琉璃净夜云轻,箫管无声露气清。好是柳阴花影里,月华如水踏莎行。”“沙棠衔尾按筝琶,邻舫停桡静不哗。云母窗中双鬓影,亭亭低映小红纱。”《消夏》云:“水厄不辞茶七碗,火攻愁对烛三条。”
吴中七子,清代七位著名诗人、文学家钱大昕、曹仁虎、王昶、赵文哲、王鸣盛、吴泰来、黄文莲的并称。因为他们都是江苏嘉定、青浦(今上海市)一带人,且以文学词章齐名,被沈德潜推为“吴中七子”。
赵文哲,(1725~1773年),字损之,号朴函。清乾隆年间上海高行镇人。以诗文书法著。文哲少聪悟,博雅能文章,尤以词赋名。沈德潜所选“吴中七子”之一。乾隆二十七年(1762)南巡,召试钦赐举人,授内阁中书,充方略馆纂修,军机处行走。乾隆三十二年坐事免。时缅甸用兵,将军阿桂奏荐军前效力。以劳绩复官,擢户部主事。后将军征战中遇难,时年四十九岁。恤赠光禄寺少卿,入祀昭忠祠。《清史稿·列传》:“为人瘦不胜衣,而意气高迈。”著有《媕雅堂诗集》十二卷、诗续集四卷、《娵隅集》十卷、别集六卷、词集四卷。
张熙纯 ,(1725—1767),江苏上海人,字策时,号少华。乾隆三十年(1765年)召试举人,赐内阁中书。工词,极缠绵,以韵胜。有《昙华阁词》、《华海堂集》。
啧啧,汉语词汇。音:zé zé。释义:1、舌声;2、形容咂嘴或说话声;3、形容虫、鸟叫声。4、网络用语和口语中也有藐视讥讽的含义。袁枚此处的“啧啧”二字,已经有藐视讥讽之意,看来,他的确是语言大师。
骑驿,驿站的车马。借指乘马传递公文或信件的人。《三国志·魏志·荀彧传》“诜弟顗,咸熙中为司空”裴松之注引晋孙盛 《晋阳秋》:“裴徽通彼我之怀,为二家骑驿。”
一第而卒,意思为刚一登第就去世了。张熙纯于1765年召试举人,1767年去世。故袁枚有此语。
史弥远,(1164年—1233年),字同叔,号小溪,别号静斋。明州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南宋中期奸臣,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进士。开禧三年(1207年),韩侂胄北伐失败,金朝来索主谋。史弥远时任礼部侍郎兼资善堂翊善,与杨皇后等密谋,遣夏震于玉津园槌杀韩侂胄,后函其首送金请和。史弥远在韩佗胄死后的嘉定元年(1208年)十月升任右丞相,此后独相宋宁宗朝17年。嘉定十七年(1224年)八月,宋宁宗驾崩,史弥远矫诏拥立贵诚,改名昀,是为宋理宗,封原太子赵竑为济王,出居湖州。宝庆元年(1225年)正月,湖州人潘壬等谋立济王赵竑未遂,史弥远派人逼赵竑自缢,诡称病死。自此又独相宋理宗朝九年。史弥远在两朝擅权共26年,一直得到宋宁宗﹑宋理宗的宠信,其亲信七人,被时人称为“四木三凶”。绍定六年(1233年),史弥远病死,时年六十九岁。追封卫王,谥忠献。谥号与奸相秦桧同,寓意深远。
连臂,释义:手搀手;臂挽臂。旧题汉伶玄《赵飞燕外传》:“时十月五日,宫中故事,上灵安庙,是日吹埙击鼓,连臂踏地歌《赤凤来曲》。” 北周庾信《北园射堂新成》诗:“惊心一雁落,连臂两猿腾。”清汤右曾《谷贱行》:“酤酒赛神神降巫,村场击鼓连臂呼。”
踏莎行,明杨慎《词品》云:“唐韩翃诗‘踏莎行草过春溪’,词名《踏莎行》本此。”按:今查清彭定求等所辑《全唐诗》,韩翃诗并无“踏莎行草过春溪”的诗句。唐陈羽《过栎阳山溪》诗有“众草穿沙芳色齐,踏莎行草过春溪”句,今订正之。又:北宋僧文莹《湘山野录》云:“莱公(寇莱公,即寇准)因早春宴客,自撰乐府词,俾工歌之。”认为调名创自北宋寇准。“莎”(suō):莎草,是一种常见的野草,广布于热带、温带,其块茎入药,叫“香附”,夏季开花。踏草是唐宋时期广为流行的活动,又叫踏青,北方一般在清明时节前后。所以,“踏莎行”调名本意即咏古代民间盛行的春天踏青活动。
沙棠,一种树木。释义:1、木名。木材可造船,果实可食。《山海经·西山经》:“(昆仑之丘)有木焉,其状如棠,黄华赤实,其味如李而无核,名曰沙棠;可以御水,食之使人不溺。”《吕氏春秋·本味》:“果之美者,沙棠之实。” 晋郭璞《沙棠》诗:“安得沙棠,制为龙舟,汎彼沧海,眇然遐游。” 清吴兆骞《同陈子长坐毡帐中话吴门旧游歌》:“沙棠之桨云母舟,美人玉袖搊箜篌。”2、指这种植物的果实。 南朝宋傅亮 《芙蓉赋》:“岂呈芬于芷蕙,将越味于沙棠。” 3、传说中的一种玉名。《淮南子·墬形训》:“上有木禾,其修五寻。珠树、玉树、璇树、不死树在其西;沙棠、琅玕在其东。”高诱注:“沙棠、琅玕皆玉名也,在木禾之东也。一说,沙棠,木名也。”
云母,矿石名。俗称千层纸。晶体常成假六方片状,集合体为鳞片状。薄片有弹性。玻璃光泽,半透明,有白色、黑色、深浅不同的绿色或褐色等。不导电,隔热,耐高温,耐潮防腐。白云母可供药用。中国古代就有对云母的记载,《淮南子·墬形训》:“磁石上飞,云母来水。”后来用“云母”来形容性质、状态、光色等如云母的事物。(1)美石。五代齐己《再游匡山》诗:“径危云母滑,崖旱瀑流乾。” 宋晁补之《千秋岁》词:“水精溪绕户,云母山相砌。”(2)白色的花。唐 李商隐《和马郎中移白菊见示》:“浮杯小摘开云母,带露旋移缀水精。”(3)鳞片。宋陆游《湖村春兴》诗:“酒借鹅儿成浅色,鱼凭云母作修鳞。”(4)冰雪。唐元稹《酬乐天雪中见寄》诗:“镜水遶山山尽白,琉璃云母世间无。”(5)泉水;光洁的水面。唐章孝标《方山寺松下泉》诗:“注瓶云母滑,漱齿茯苓香。”宋毛滂《玉楼春·立春日》词:“小园半夜东风转,吹皱冰池云母面。”
水厄,汉语词汇。音:shuǐ è。释义:1、溺死之灾。《北齐书·循吏传·房豹》:“ 绍宗自云有水厄,遂于战舰中浴,并自投于水,冀以厌当之。”2、饮茶。三国魏晋以后,渐行饮茶,其初不习饮者,戏称为“水厄”。后亦指嗜茶。《太平御览》卷八六七引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晋司徒王蒙好饮茶,人至辄命饮之,士大夫皆患之。每欲候蒙,必云:‘今日有水厄。’”清金农《湘中杨隐士寄遗君山茶奉答》诗之三:“答他纱帽笼头坐,水厄虚名直浪传。”
茶七碗,典故。出自唐朝诗人卢仝的《走笔谢梦谏议寄新茶》的茶歌。“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烛三条,典故。唐代考进士科,试日可延长至夜间,许烧烛三条,故 唐人诗文中常言“三条烛”。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敕赐及第》:“及小归公主文, 韬玉准敕放及第,仍编入其年榜中。韬玉置书谢新人,呼同年,略曰:‘三条烛下,虽阻文闱;数仞墙边,幸同恩地。’”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王禹玉》引《复斋漫录》:“《杜阳杂编》言:‘舒元舆举进士,既试,脂炬人皆自将。’以余考之, 唐制如此耳。故《广记》云:‘唐制,举人试日,既暮,许烧烛三条……’而旧说亦言举人试日,已晚,试官权德舆于帘下戏云:‘三条烛尽,烧残举子之心。’而举子遂答曰:‘八韵赋成,惊破侍郎之胆。’”
本人翻译:
吴中七子,有赵文哲而没有张熙纯,二人原来交情不错,忽然中间有了嫌隙,都向我说了些不开心的话;而我也不能给他们两家当传话人啊。没过十年,张熙纯刚一登第成为举人就去世,赵文哲也殉难于金川平叛之战。史弥远说:“早知泡影须臾事,悔把恩仇抵死分。”真的是这样啊!张熙纯作《苏堤》诗三首:“拍堤新涨碧于罗,堤上游人连臂歌。笑指纷纷水杨柳,那枝眠起得春多。”“碧琉璃净夜云轻,箫管无声露气清。好是柳阴花影里,月华如水踏莎行。”“沙棠衔尾按筝琶,邻舫停桡静不哗。云母窗中双鬓影,亭亭低映小红纱。”《消夏》诗有句:“水厄不辞茶七碗,火攻愁对烛三条。”
真老实人言:
文人相轻,自古恶习。因对诗文见解不同而老死不相往来者,屡见不鲜。然人生不过百年,且前路难知,祸福莫测,际遇变化亦多在瞬间,何必恩怨情仇,抵死相分?本条诗话所记张熙纯《苏堤》诗三首,清新秀丽,婉转动人,看得出诗人才华横溢、情趣盎然,却在登第不久撒手人寰,令人扼腕。而其生前失和之好友吴文哲亦罹难于战火之中。双星陨落有先后,一生恩怨无解时。袁枚为之哀叹,亦为之惋惜。观当今作诗群体,此类事亦不少。文才不高而脾气极大者时有所见,微信群里相互指责并怒而拉黑者大有人在。何必如此?何必如此?何必如此?重要的事情说三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