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开篇第一句:
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这篇文章当时就是为了解决党内面临的一个难题而写,这个难题就是找不到革命的主要力量。当时出现了两种错误的倾向,一种以陈独秀为代表,只得把力气花在同国民党的合作上,因为不利于建立起自己独立自主的运作体系,而以张国焘为代表的另一种倾向,是把力气都花在了工人运动上,但是当时中国的工人数量比例还非常低。
事实上,这两种倾向,我们都可以看出来,演变下去,必然走向失败。前者发展下去,会使得自己成为了国民党的附庸,逐渐失去主动权,甚至任人宰割,须知主动权在任何时候都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毛泽东思想里一个很重要的观点:主动权的意义。而张国焘的倾向发展下去,我们不难看到,最后会使得革命无法前进,因为当时工人阶级的力量就算是全部发挥出来,也不可能丝毫撼动帝国主义、买办阶级的势力,最终也是要失败的。
没有力量,上哪里去找力量?
毛泽东在这篇文章中,指出了中国还有一个最广大的同盟军:农民。
但是,在当时的很多知识分子看来,农民虽多,但是愚昧落后,具有农民天然无法避免的狭隘性,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经过调查,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写了这篇文章,从理论上指出,哪些阶级是我们的敌人,哪些阶级是我们的朋友。
文章里有一句非常重要也比较经典的话,是这样说的:
我们每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中生活,其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
什么意思?打个比方,网上一个很有趣的视频,是金星采访潘石屹的,当时金星就说到:有钱人只帮有钱人,其实这句话包含的另外一个含义就是:亲不亲,阶级分。可能有人会说,那也有中产阶级甚至资产阶级跟无产阶级站到一个阵营的情况啊,这种情况当然是有的,但是,我们这里所说的阶级分析是从整个社会经济地位去看的,一个阶级群体所表现出来的某种共性,由这种共性去分析和看待各种衍生出来的现象,由此来解决现实问题。所以,不管怎么分析,实际上落到实处的运用都离不了一句话: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这篇文章归根结底分析的是:
每个阶级所处的经济地位,或者反过来说,不同的经济地位,也决定了他们不同的阶级属性。当我们把每个阶级的经济地位分析清楚之后,那么这个阶级会表现出来的共性,就可以被掌握了。
文章通过分析后得出结论:
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但我们要时常提防他们,不要让他们扰乱了我们的阵线。
以上就是这篇文章的概要了,这篇文章教给我们哪些思维方法呢?
我们在面临困难的时候,首先是应该要对所面临的人、物,对他们的性质、特点进行分析,只有把这些遇到的事物的特点加以分析出来,才会找得出解决的办法。
这篇文章分析事物特点用的是阶级分析的方法,从不同阶级所处经济地位出发,分析其特点,最后得出其革命的态度,从而确定: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
后面很多毛选文章用到的则是矛盾分析的方法,毛选中很多文章都是首先开始分析事物的特点、性质等等,只要把特点、性质分析清楚了,那么办法自然也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