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在新闻门户时代的旗帜性人物陈彤从新浪离职后,我曾有一个设问:谁是APP时代的陈彤?当时我的答案是很可能是今日头条张一鸣。今天(2月8日),新浪科技2014风云榜揭晓,新浪无私地把“年度新锐科技领袖”奖颁给了张一鸣。这并不意味着张就可能是APP时代的陈彤,但这至少意味着我下面这段游戏文字中,对IT小子的“调戏”并没有太离谱。
据凤凰网报道,2月10日,凤凰网增资一点资讯。小米副总裁陈彤为一点资讯站台助阵,他表示:“小米是一点首轮投资方之一,一点资讯固有的技术基因,将驱动新一代门户的诞生,加速行业的优胜劣汰。” 陈彤表示,我们提供的资源主要就是预装。这似乎为“谁是APP时代的陈彤”问题的答案,增加了可能性与变数。陈彤在这里直言不讳地指出的“新一代门户的诞生”剑指何方?他有可能“指定”传人吗?值得关注。
--------------------
有一个伟人据说说过一句名言,写文章有啥难的?那不就是把字典里的字一个一个串起来排列组合?
说得还真一点没错。你不必责备这个开得过大的玩笑对于文章的理解过于形式。我理解,今日头条的创始人,就是一个这样理解新闻的人。而正是一个这样对新闻毫无敬意,不知内容深浅的IT小子(30出头的80后)做出了今日头条,半年前第三轮融资的时候,估值5亿美元,融资1亿美元。
我建议领着一班人在做“媒体融合”的人,跟技术部门的程序员或者戏称自己为“码农”的人吃个饭,跟他们聊聊这样简单的话题:用今日头条吗?知道那张一鸣的算法是怎么一回事?
你的小伙子可能会告诉你,张一鸣的算法和他的推荐引擎其实没有什么博大精深的,不就是内容定制吗?“猜你喜欢”式的个性化定制哪个门户没有变着方法在玩?许多APP也都在玩,比如“一点资讯”,而且那些玩家来头更大。今日头条为什么能够玩转?无非,张一鸣足够聪敏机灵,把这种玩法独立出来,作为卖点,通过APP来高调地叫卖。
是的,这就是一些内容标签,就是通过聚合的海量新闻、资讯与你的定制需求相匹配。码农们憋上十天半个月,没准也能搭个架子出来。但是,且慢,简单吗?这个人玩转推荐引擎是有原因的,在他的眼中,媒体,不是媒体,而是媒介,是介质,是渠道与平台。
这是新媒体哲学的问题,不是新媒体技术问题。在对于互联网新媒体的理解上,这个人领先好多公里,可以把许多传统媒体甩出好几条大街。正因为这个IT小子的媒体论如此简单、透明,所以他才会把做新闻,就理解为做分发,分发谁的内容或者分发什么内容他不在乎,只要你告诉他你需要什么,他就尽力去找来给你,当然在法律允许的框架内。
我装了今日头条APP,绝对没有传说的那么理想、完美,那么神器。但是,不要过早下结论,这个时代最伟大之处是,不仅人会学习,我们的机器,我们的计算机,我们的程序也会学习。你用得越久,告诉这个APP越多你的信息,你的需求,你在这个APP上进行的搜索次数越多,APP会越了解你,他向你推荐的内容匹配度也会越精准。这就是一个过程。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拥有那么质朴的媒介理念,还不知道他会怎么样再对媒体,
无论新媒体还是老媒体大缷八块呢。且慢,这么做,复杂吗?
今日头条值得学习的不是具体的产品,而是他的平台意识、内容哲学。这很可能是一个APP时代的陈彤。他手中并没有什么高精尖的武器,起点并不很高,他也还没有成太大的气候,而且,好象还身陷重围,因为版权问题而被群殴,传统媒体与新传统媒体都曾要告他。版权,决不是一个可以掉以轻心的标的,决不是不设防的城市,也决不是聚焦一次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当然,这也不是传统媒体或新传统媒体可以拯救自己的着力点。通过这样一个又一个回合,让每一个互联网玩家,对内容、对原创心怀敬意,这很可能是这样的聚焦的最大收获。这就是进步,今日头条与众媒体已经达成了共识,张一鸣的一小步,APP的一大步。
传统媒体出身的精英们,十几年前干不过陈彤,十几年后,又一批传统媒体出身的精英心潮澎湃地登场了,在新闻APP这一个局部,扳回它一局,如何?开个玩笑。
那个IT80后也许在一边偷笑。因为,他手中的武器虽然并不高精尖,但一应俱全,决不止上面讨论的推荐引擎。今日头条也是一个自媒体平台,而且是一个拥有自己独立的广告联盟的自媒体平台,也就是说,是一个可以为自媒体与入驻的媒体机构提供内容变现工具的自媒体平台。许多博客与媒体机构进入了,就像微信的公众订阅号。
当然,据报道拥有1.5亿用户的今日头条的分发平台今天可能完全无法与微信相提并论,但是它有这一道菜,而且吃法不一样,这道菜就给今日头条的估值无限的想象空间。安装今日头条的时候,他甚至还会建议你导入通讯录,这是干吗呀?当我通过不断地收藏我喜欢的文章,试图以此优化这个APP的推荐内容的时候,我的每一个动作,都作为“动态”一一呈现,并且累积在我的主页里,如果谁关注了我,谁就可以看到这些动态。
这又意味着什么?熟悉种种社交应用的人都懂的。在今日头条,你也可以直接添加朋友,直接关注你愿意关注的人,象任何一款社交应用那样。小结一下,今日头条是什么?新闻资讯信息APP?太小瞧他了,太小瞧给他现大洋的那一众资本家了。一个新闻APP,哪怕往大处叫,资讯APP吧,值5亿美元?追赶这个IT80后,不是不可能的任务,但是,的确有点难。至少,得闹明白,他在往哪个方向奔跑,要往哪个方向追赶?作为一个成功的APP“系统集成商”,张一鸣绝对是值得巨头们尊敬的。
如果从专业与背景角度讲,APP“一点资讯”都可能比今日头条要强。在雅虎就专做全网搜索与推荐的资深人士创办的一点资讯,故事性更强,而且还有凤凰新媒体这个传奇股东,理应领跑。
不过,从目前可以看到的各种排名中,今日头条一骑绝尘。
当巨人们看清楚你手中的牌的时候,如果他们愿意,他们可以马上凑出一手比你更大的牌来。这些巨人,可以是当年的新浪,也可以是现在的BAT。为什么不可以是现在的人民网,央视,或者上海文广,上海报业呢?新闻APP澎湃为什么就不可以在时政新闻地基夯实之后,也成为一个新闻推荐引擎,一个中性的新闻与思想的分发平台,一个开放的自媒体(机构自媒体)寄生平台,一个集成了某些社交应用的大渠道、大平台?上海报业近期推的两个新媒体拳头,都不姓上海报业,也不姓上海,都是偏中性的名字,一个叫澎湃,一个叫界面,这中间的战略设计与战略野心是显而易见的。他们有可能,在新媒体建设中,为传统主流媒体扳回一局吗?
互联网上的故事,才刚开始,新媒体,才刚露头。互联网上没有宿命,不相信眼泪,只敬畏趋势。
东方网老大徐世平昨天(2015年2月26日)在他的新浪博客上贴了自己的一个讲话稿。其中特别谈到了今日头条,很有趣。
----------
我特别想同各位谈谈“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是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一款基于数据化挖掘的个性化信息推荐引擎,CEO张一鸣,2012年8月上线,用户以亿计,已成为中国增长最快的资讯类客户端。这款产品可以根据社交和用户行为分析,从阅读行为、地理位置、甚至职业年龄等特点,挖掘出阅读者的兴趣点。用户每次动作,实时海量数据处理系统,0.1秒内即可计算推荐结果,3秒完成文章提取、挖掘、消重、分类,5秒计算出新用户兴趣分配,10秒内更新用户模型。这款产品使用了自然语言处理和图像识别技术,对每条信息提取几十个到几百个高维特征,并进行降维、相似计算、聚类等计算,去除重复信息,对信息进行机器分类、摘要抽取、主题分析、信息识别、敏感词过滤、正能量指数计算等处理。它还可以精准定位人群进行传播,根据用户所在位置,自动识别本地新闻,精准推荐给当地居民。
他们的团队,人并不多。早期,我知道他们只有几十个人。当时并不妨碍他们成功熬到C轮,最近一次融资的估值,达5亿美元。
同志们,这就是互联网行业的魔力所在,如果你充分利用技术、人才和资本的杠杆,随时可以创造奇迹。当然,在移动内容产品方面,我们也会看到一些高大上项目,声势浩大,要靠几百甚至更的人来维持内容制作,我觉得,这种模式,要审慎。当年的《明日报》就是一个教训。
而今日头条,基本是技术团队为主,完全依靠技术创新。他们的信息推送,都是基于用户行为的大数据分析。这种技术驱动的产品,其实就是移动互联的大趋势、是潮流。说实话,我喜欢这个产品,每天用。时政、历史、军事和文学,我的每一次阅读,系统就会计算出我的兴趣,下次推出的内容,完全符合我的阅读口味。信息的个性化、大数据,显然不是依然人力来编辑和推荐的。在互联网时代,任何企图依靠简单堆砌人力来解决问题的想法,都是极其傻的。技术驱动,才是互联网高速发展的引擎。这就是我一开始所说的,顺势而为。反其道而行之,下场可能会很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