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去南昌看海昏侯墓地,今年秋天终于有了机会。这次行程参加人员:老杜(詹某)、我、教授(朱某);日期:9.16——9.27;地点:原计划从武汉开始,经南昌去景德镇(含瑶里古镇),然后回家过中秋。
9月16日,周六。武汉博物馆,昙华林。
清早,坐高铁去汉口。途径苏州六安黄冈等地,中午时分到达汉口车站,不出站直接坐地铁去事先预定的武昌螃蟹岬的汉庭酒店。下了地铁拖着箱子去往酒店途中,捱不过炎热天口里干腹中饥,看见路边一还开着的早餐店,便决定在这里干饭。店主很快在街边摆放好了桌椅,我和老杜已经热晕了不想动,教授去要了豆浆粥饼。这一餐绝对是低成本高效率。
考虑到天气炎热,博物馆周六,周日参观的人肯定不少,周一闭馆,我们可没有那么多时间等待,遂决定下午第一站去湖北省博物馆。放下行李,稍事休整,我们打车去博物馆。途中经过东湖风景区,想起约四十年前的暑假,我和阿许在湖边水杉林边留下的影来,那天真是烈日炎炎哦。现在路边古老的大树高且笔直,浓荫蔽日,夏日午后的时间,走在那里,一定非常地惬意。
到了博物馆,我们仨都是65以上的老人,无需排队,经过安检就可以进入。强烈的太阳光照得人睁不开眼,但博物馆外墙上古典的图案和现代感十足的透明玻璃幕墙组成的外立面气势恢宏,王者之尊显露尽致。
进入馆内,我们先赶去看越王勾践剑。因为此剑的名气和它保持完好的实体,参观者们早已经围着二楼的回廊排起了长队。馆侧一整堵墙上立体贴着剑上刻着的古字、现代汉字和英文字,那是来自那柄出土剑上用鸟篆铭文刻的“越王鸠浅(勾践),自作用剑”八个古字。
记得年轻时看过北京人艺的一个话剧:《吴王金戈越王剑》,就对它产生了遐想,现在就要见到越王剑的真面目了,那遥远的世界好像一下子就站在了我的眼前。排队的人真多哦,好在人流一直在慢慢往前。十几分钟后,我们站在了一个玻璃橱柜边,橱里放着那把古老又著名的剑。
此剑是春秋晚期的越国青铜器,中国一级文物,1965年出土于荆州区望山楚墓群一号墓。玻璃橱柜周围被参观者层层叠叠地包围着,我用尽浑身招数往里挤,终于看见了它的真容:金色的剑身中间镌刻着菱形且规整的暗格花色纹饰;剑身中间有剑脊,两侧边缘和它的尖端毫无缺损地闪着光;剑柄上镶嵌着蓝绿色的宝石。据说,历经两千多年的埋葬,出土时竟如新的一般,让所有看见它的人为之惊叹!
从二楼往下看,透过玻璃我们看到的是L形摆放的硕大曾侯乙编钟。为了更近地看它们,我们下楼来到编钟的身旁,看见的是整齐成规模地挂在架子上的编钟,看起来像是古代身穿甲胄的士兵队伍,气势如虹;如果演奏起来,那声音一定是传遍寰宇,恐怕会震坏人们的耳膜;那些古老的青铜乐器看起来就像是新的,这可是2400多年前的古董哦,着实令人叹为观止!
除了这两个镇馆之宝,馆内还有不少木制的古琴古瑟、比较大型的青铜酒器。在地下层稍事休息,我们从博物馆正门离开,原来我们进门时走的那么霸气的大门还只是后门。果不其然,出了正门后再往回看博物馆,它的外观就像是一个楚国的王宫,是荆楚文化在新时代的展现,那可真是叫绝。
离开博物馆,我们去了现如今的网红打卡地——昙华林。根据老杜提议,我们在昙华林找了个干净整洁的小店,点了毛主席吃过的武昌鱼,炒青菜和豆皮汤。其实武昌鱼就是大鳊鱼,女店主告诉我们,豆皮就是用黄豆绿豆磨成粉做成的面皮,做成汤软软的。当豆皮汤端上桌,盛入碗入了口,感觉真是软香可口,非常好吃,一大碗基本都被我们消灭光了。
三年前,我们曾喝过长沙水,如今又吃了武昌鱼,把毛主席“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诗句实践了一遍,只是这个过程我们用了三年之久。吃完饭,也恢复了精神,我们在华灯初上的昙华林里看灯光照射下旧时美轮美奂、各种样式的异国建筑,顺便做了消化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