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年轻医生的自白:6年辗转,我为何最终选择离开医院工作?

医疗光环下的艰辛,那些无人言说的牺牲与挣扎

昨晚无意中刷到一个短视频,看完后百感交集。那是一位从三甲医院辞职的儿科医生,在家待业三年后转型做跨境电商的故事。他的一句“提桶跑路”让我感同身受,因为这正是我这些年来内心的真实写照。

医生的“性价比”:用健康换生存?

那位儿科医生在视频中道出了中国许多医生的现状:每周值班2-3次,每次名义上24小时,实际上从早上8点下夜班后还要交班、查房、开医嘱、写病历,常常忙到中午12点才能下班,实际值班28小时

高强度工作和压力,经常昼夜颠倒,全年无休,一年只有年假时才能休息几天。自己的身体内分泌失调,还没调整好,又得投入新一轮的工作。

我一直思考:在中国做医生,隔三差五上夜班,用自己的时间、精力和健康换取工资,真的划算吗?月入过万听起来不错,但养活自己的代价是否是健康?我认为赚钱不应该以健康为代价

这也是我最终选择跳出医院,去诊所上班的原因——至少不用上夜班。曾经我也想彻底转行,但在招聘软件上浏览后,发现只能找到客服、销售、电话销售或服务员的工作。投递其他行业的简历,大多石沉大海。

医学博士的两难:公立还是私立?

视频中那位医生与一位医学博士的对话也让我受益匪浅。

博士分享了他的困惑:北京有国际部医院,能为病人快速解决问题,加速检查、化验和手术进程,但费用比普通医院高一倍。作为首都,北京从不缺求医者。

如果回到老家,也有国际部医院和附属医院,工资差不多2万多,扣去五险一金和税收,还剩1万多。

在公立医院能学到真技术,主任医师也愿意倾囊相授。而去高级私立医院,工资可能多几千,但能学到的东西有限——手术往往请公立医院主任医师来做,做完就“飞刀”离开,自己在私立医院只是打杂,“天天打螺丝”。

当然高级私立医院也会教一些技术,值班时需要独立处理病人,不可能事事都打电话给主任医师。博士甚至调侃道:“你也可以给主任医师几万块钱,请他直接教你做手术。”

他特别提醒:小型私立医院千万不要去,学不到技术层面的东西,没有技术壁垒,就是在吸医保基金的血。一旦医保基金没钱了,医院就会倒闭。

我的六年辗转:从希望到失望的医疗之路

讲讲我的故事吧!我是临床医学大专毕业,2018年毕业后,害怕找不到工作,就在老家一个小型私立医院上班,月薪2500,不包吃住,不买社保,做妇科主任医师的助理。

每天跟着主任坐诊,偶尔去住院部写病历、开医嘱。很多时候病历是作假的,诊断作假,是为了多拿医保基金的钱。那位妇产科主任60多岁了,以前在四川公立医院工作,技术很好,什么手术都会做。

但一起工作一年,因为妇产科病人很少,连常见病、多发病和人流手术这些基础技能我都没学会。最终我辞职了。

后来我去老家新开的私立医院做文员,每天整理资料,顺便复习考助理医师。做了半年,因为医院发不出工资,刚好我也通过了助理医师考试,就辞职不干了。

我姐介绍我去一个公立医院工作,在老家隔壁县城的乡镇卫生院。面试时两个院长问我之前工资多少,我如实回答。当我问他们薪资待遇时,他们说按学历资质定,试用期三个月转正,按编制同工同酬计算

我心里想待遇应该不会差吧?但那地方很偏,去市区要坐公交一小时,走路去镇上买菜要半小时。住集体宿舍,在公共厕所洗澡、洗衣服。我跟我姐说从来没吃过这种苦,不断向她吐槽。

入职前一天,分配给我的宿舍又脏又乱,全是之前实习生留下的东西。我搞了一下午卫生才能住进去。住了几天发现门坏了,其实修理很简单,重新固定螺丝或换个新门就可以,但我却被分配到其他宿舍,和两个护士一起住。

工作了三个月,一个月到手工资2千2百,天天被主任骂,加上自己是新手,很多细节没注意,经常犯错。仿佛进了老虎洞穴,每天蹑手蹑脚上班,还是免不了犯小错误。

本以为可以转正拿高工资,没想到却被辞退了。

2019年疫情来了,在家待了几个月后,我去老家一个开了十几年的小型私立医院工作。半年后不想做了,感觉自己像个“打螺丝的”,每天写造假的病历。病人是业务员从乡下拉来的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户,都是50-80岁的老人。因为医院伙食好,不用自己做饭,来免费住几天就回家。干了半年,力不从心,很想跑路。

10月份去了佛山顺德的一家私立医院,这是三甲私立,我能学到一点东西,但不多。跟着泌尿外科主治医生,做助理。在顺德做了近2年,感觉他对我还不错,教会了我做体外碎石。但简单泌尿外科手术如包皮、输尿管结石取管、拔管没教,难度大的手术还是请主任医师来做。这位主任以前在公立医院工作,辞职后在广东省到处“飞刀”手术,每周过来2次坐诊。

之后我辞职了,感觉工资没提升,回家准备考执业医师。

2022年12月考下执业医师证,当时又没钱了,马上找了佛山高明的一家私立医院。面试时,院长叫我去妇产科,我心里很不舒服,本来不想做妇产科,而且院长叫我去进修妇产科。但为了钱,勉强答应了。

原来勉强答应的事情,是做不长的。在高明的公立三甲进修半年,其实也就是去打杂。私立医院开了两个月妇产科就倒闭了,后来我去急诊科做了一年,每天像流水线工人一样辛苦。辞职后,还惹了一身官司。

从此我不敢再去私立医院了,不管小型还是大型。我的6年青春就花在这里,东西没学到什么,钱也没赚到什么。

反思与启示

医疗体系的光环背后,是无数医护人员的牺牲与挣扎。我敬佩医生的救死扶伤,却常常忽略他们也是普通人,需要合理的休息时间和公平的报酬。

医疗行业的改革迫在眉睫,不仅是为了患者,也是为了那些默默奉献的医护人员。希望我的经历能让更多人看到医疗行业的另一面,也能给正在选择职业道路的年轻医生一些启示。

每个人的职业选择都值得尊重,但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以牺牲健康和生活为代价来换取生存。

如果你也有类似经历,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