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收获方面
(一)名师引领,积极向上
从名师身上我看到了什么是“孜孜以求”。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启发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我们深受感动。我对教学理论的想法,经常向他们请教,用实际行动教会了我们“为人师者要有大爱,为人师者要志存高远,为人师者要从心做起”。工作室的成员,虽然工作繁忙,但是工作室的活动大家都积极参加。我们喜欢来工作室,这里团结、充满学术氛围,体会相互学习的快乐。工作室学员各有特色,每一次的活动,我们都是互相问候、交流谈心、畅所欲言。通过研讨和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我时刻以名师工作室成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思想上要求上进,业务上刻苦钻研,时时以身作则,处处为人师表。为了能在名师培训中尽快成长,我积极参加各类活动,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二)理论积淀,提升素养
工作室推荐了很多杂志、书籍供我们学习,研究。我有计划地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在我们工作室的QQ群、微信里有学习体会、读书心得、论文,可谓百花齐放。这些都是我们成员的学习成果,是我们“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的过程。名师工作室,为我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并为我搭建了展示自我、体现自身价值的舞台。通过学习我深深体会到“学然后知不足”,通过反思,我发现想要成为一名专业化的研究型教师还有很多路要走。
(三)乐于求索,积极科研
工作室邀请了很多专家和一线教师(市教研员郑达钊、省教研员王愉鑫、金苹果周密、七中育才贺宇、七中育才祁万军、华阳中学徐光德等)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讲座分享。郑老师的有关“新课标背景下生物学教学方式的深度变革”的讲座,让我对生物学核心素养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在新课标和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概念教学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基石,而通过单元整合学习能促进学科大概念的建构,这让我对之前的一节单元提升课“绿色植物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周密老师围绕“新课标背景下的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这一主题做了分享与交流,以真实的案例告诉一线教师们如何在教学中开展单元教学,有深度的同时也很接地气。听了周老师的分享后,我对单元教学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单元教学不是简单的教材知识整合,需要以教学单元为框架、分课时落实单元教学目标。单元目标在具体课时中的落实,需要教师精心确定课时任务、设计课时活动。单元教学设计应该具有高度的连贯性,始终紧扣单元目标。
贺宇和祁万军两位老师关于跨学科实践课程的案例分享,让我受益匪浅。义务教育生物学新课标中强调要“探究实践”,要让学生真正实现在做中学。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多做与学科有关的事,如在基础课程中,可以开展种子的一生、生态瓶的制作、绘家系图谱等研究性实践活动,在综合实践课程里,可以开展校园植物挂牌、观鸟、参观动植物园等活动。这样的课程开展自然离不开老师的精心设计,也离不开学生的配合和学校的支持。这样的课程,处处不提核心素养,但处处都直接指向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做到了“实践育人”。
我积极参加各项实践交流活动,获得了很多与专家、同行合作交流的机会,进行了很多理论上的探讨,积极探索新的教学路子,不断完善自我,促进个人专业知识的提升。打磨公开课、写论文等,都让我获益匪浅。
二、不足之处
1、工作室成员是同学科,承担的课时较多,上课课节相同较多,为相互听课学习带来很多不便。
2、在教学研讨中,由于学校学生、班级学生程度的差距,成员对如何开展教学、如何测评学生分歧较大。
三、今后的改进
下一年度里,以课题研究作为切入点展开初中生物学教学方面的深层次研究,努力找到一条适合我们自己学情的教学之路。平时认真阅读有关资料,钻研新教材,新课标,研究教法,体会新课程的性质、价值、理念,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尤其是加强网络与课程整合方面的研究,能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作用,探讨网络资源与教学的整合,自制精品课件进行深入研究,总结经验,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当然,教育教学之路漫漫,还需要不断探索,才能求得真经。
2023年1月10日
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