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论语·学而》
释义:子夏说:“一个人能够尊重贤者而看轻女色;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即使他自己说没有学过什么,我也一定要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我们对一个人的欣赏或者崇拜,应该重内在而不是外在,正如我们现在的很多追星族,都追求一些外在美的明星,却很少追寻一些拥有内在美的明星。
什么是孝?这个也没有一个评判的标准,但是,我们只要能够竭尽全力去做,就好了。
侍奉君主,或者在公司上班,我们需要做到不断的努力,在其位,谋其事,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好了。
与朋友交往,我们要做到言出必行。
这样,就算我们没有学习过什么,没有文凭、学历,但是,我们也可以说已经学习过了。
2.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论语·为政》
释义: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誉,真不知他怎么办。就像大车的横木两头没有活键,车的横木两头少了关扣一样,怎么能行驶呢?”
人与人之间的连接靠的是诚信,如果诚信都没了,那我们如何与人连接,如何与人进行合作。
3.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论语·里仁》
释义:孔子说:“古代的君子从不轻易地发言表态,他们以说了而做不到为可耻。”
言出必行,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我们不能轻易的开口承诺,因为一旦承诺了做不到,就很可耻。
4.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论语·公治长》
释义:子贡说:“我不愿别人把不合理的事加在我身上,我也不想把不合理的事加在别人身上。”孔子说:“赐呀,这不是你可以做得到的。”
双标是一种标签,但是这种标签我们不能贴在他人的身上,而应该贴在自己的身上时刻警醒自己。
5.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论语·公治长》
释义:有人说:“冉雍这个人有仁德,但没有囗才。”孔子说:“何必要有囗才呢?伶牙俐齿地同别人争辩,常常被人讨厌。我不知道他是否可称得上仁,但为什么要有囗才呢?”
有仁德的人不一定需要能说会道,能说会道的人不一定会有仁德。
6.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公治长》
释义:颜渊、季路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为什么不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我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穿的衣服,和朋友们共同使用,即使用坏了也不遗憾。”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宣扬自己的功劳。”子路说:“我们希望听听老师的志向。”孔子说:“我愿老年人安度晚年,朋友之间相互信任,年幼的人得到照顾。”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志向,孔子的志向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那我们的志向,不一定非得要高大尚,但是,一定得要有正确的三观。
7.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论语·颜渊》
释义:子贡问与朋友的相处之道。孔子说:“忠心地劝告他并好好地开导他,如果不听从也就罢了,不要自取侮辱。”
正如这句话所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你无法改变任何人,我们可以劝告、开导朋友,但不能想着要改变他,因为你会自取其辱。
8.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宪问》
释义:有人说:“用恩德来回报怨恨,怎么样?”孔子说:“那用什么来回报恩德呢?用正直来回报怨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
记得有一句话:以德报怨,但是,用恩德来回报怨恨,那用什么来回到恩德?以德报怨,是不是对那些对你有恩德的人不公平呢?所以,孔子说了,用正直来回报怨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