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云”三十而立“,我在步入而立之年之后,却发现自己人生的信念和根基,竟一步步坍塌。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可就我而言,我思,我何在?
第一步:那些爱和恨,如浮萍无根
作为有志青年,也曾是愤青一个,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强烈的爱和恨。可是,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恨意渐渐减少,而爱意并没有随之增加,竟也一同渐渐减少,原来爱和恨并不是此消彼长。
纵使有强烈的爱和恨,在没有对这个世界进行充分的了解和解读之前,这些情感如浮萍一样无根,经不起推敲,也经不起现实世界的考验。
宏大叙事消失之后,需要重新审视自己在时代中的坐标,重新思量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在那些粗糙琐碎但又不失活力的现实世界中,寻找自己的根基。
第二步:自以为傲的,不过是自欺欺人
在热情和兴趣的趋势下,当年选择了教师职业,在六年半的时间里,那些孩子们成了我的小白鼠,在不断地调试下,摸索出了自己的风格。在自己认为满意的时候,选择了离开,开启了新的征程,对于这段过往和经历,自以为傲,后来却发现不过是自欺欺人。
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发现,以前是老师,现在是家长。站在台下,站在家长的角度,发现老师们和自己当年一样努力,虽是充满了热情和投入,但依然不能遮盖他们的矛盾和困惑,因为很多教师没有注意到——集体化教育与集体环境下的教育——这种看似细微其实差异巨大的区别。
尽管以前的工作,曾让自己满意,自以为傲,今天看来,不过如此平常,依然没有跳出窠臼。
第三步:为人处世风格,竟有致命伤
每个人从一出生似乎都带了一套基因编码,影响着我们的为人处世风格,不仅难以读懂,更是难以破解。尽管如此,依然有迹可循,这些跟父母的示范和后天的经历有极大的关系。
长大后,急于脱离父母,甚至越来越难于接受父母的一些行为,若沉下心冷静观察,发现自己的身上有太多父母的影子,再加上后天的经历贫乏,使得自己的为人处世风格,竟有致命伤:直来直去、脾气不好、对人实在。
面对现实世界,需要采取的策略是“迂回曲折”和“有攻有守”,而不是直来直去和坚持自我(有些情况下的坚持,是让自己和别人难受),对此,可以消极地理解为圆滑世故,也可以积极地解读为尊重人和体谅人性的弱点。
就这样,我的世界,一步步坍塌,不知道下一步会是什么。虽然坍塌,但并不虚无,因为指引未来的,或许就是让世界坍塌的力量。让人期待的是,这个力量会建设成一个什么样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