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也不清楚要怎么和老妈相处,我们为什么总是吵架?
前几天我在家里洗衣服的时候,发现阳台下水道堵了,我拍了照片发给老妈,希望他来处理。修理工人很快就到了,我顺便问了一下能不能把厨房的灯修一下,他说行,会叫修灯师傅来看。折腾了一个下午夜幕降临的时候,总算是大功告成。老爸老妈在家有时间,作为一个新式的民主家庭,我们打算开个家庭会议。
会议时提到了这件事,爸妈开始各抢各的功劳,一直急于插话,聆听的礼仪仿佛成了摆设。这让我感觉劳动成果没被看到,不被尊重,于是我捡了衣服就起身去洗澡了。委屈地掉了几滴眼泪之后,我的情绪也恢复地差不多了,但之后并没有再和他们继续家庭会议了。
几天后的今天,我打电话给老妈,想把这件不了了之的事情说清楚。一开始事情确实是顺利发展的,老妈说,当时并不知道我为什么突然生气,并说我现在说出来就很好。本来这就该结束了,但很无语的事情发生了,她开始由此及彼,过渡延伸。
“我的时间很宝贵,很忙,不会去了解你为什么生气。你愿意说就说,不愿意说我也有大把事情做。做人最好不要耍小性子。”
重要的不是内容,我注重的是说话的姿态。在事件过后,我们再一起讨论这件事,是属于两个人平等的沟通,是对整件事情的复盘,复盘是为了不再犯相同的错误,不在一个坑上摔两次跟头。老妈这样的话语透露出的居高临下和以自我为中心的姿态,会让平等的沟通变味,成为上级对下级的说教。
我为了扳正聊天的方向说道,我们是母女啊,不是工作上的关系,难道母女之间不能耍小性子吗?
她接着延伸:“既然是母女,家里的事你就是有责任和义务去做,我天天在家洗衣服也没人…”
我打断她说:“可是我的重点不是这个,我的重点是我感到劳动成果不被尊重,不被看见。”
“这其实是一回事。”
我无语凝噎,实在是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基本上每次交流的内容都会被老妈无限延伸,行为放大,翻旧账。当然,人无完人,谁都会有小缺点与不完美之处,我也不再是当初那个只会生闷气的小女孩了,我现在非常愿意交流,愿意打开天窗说亮话,愿意大家一起舒服地坐着聊天。但是有些事情确实是人力所不能控制的,比如父辈的固化式思维和姿态。
我会愿意陪老妈一起改变,当然,如果改变不了,我也会接受,毕竟是我老妈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