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永远伤在童年》和你的内在小孩和解

《别永远伤在童年》读书笔记

——如何治愈自己的内在小孩

治愈形而上的逻辑:找到内在小孩——安抚她接受她呵护她——自洽

一、C(Co-Dependence):共依存

自我同一性缺失,丧失自我价值,靠外在事物塑造身份意识,与自我感受、需求、欲望脱节

二、O(Offender Behaviors):侵犯行为

童年受到暴力行为,肉体和精神——认同侵犯者身份

过分溺爱——自我优越感——缺乏责任感,向外归因

三、N(Narcissistic Disorders):自恋症

无条件地爱自己的健康自恋需求未被满足——渴望被爱不知满足

人际关系不如意、追寻完美恋人、成为偶像、束缚子女

四、T(Trust Issues):信任问题

控制狂、不信任他人、设防过重、不自信

把刺激当亲密,把迷恋当喜爱,把控制当安全

五、A(Acting Out / Acting In Behaviors):外在实现或内在实现行为

生命的首要动力是情感

(一)外在实现

1、正常的释放情绪的方式

愤怒——自我保护

恐惧——逃离危险

悲伤——宣泄情绪

2、不正常的释放情绪方式

施暴,成为自己最讨厌的人的样子,突发性年龄退化,不合时宜的叛逆,执行理想化的育儿规则

(二)内在实现

把曾经受过的痛苦施加给自己——沮丧漠然,失去动力,生理问题

六、M(Magical Beliefs):不切实际的幻想

过分理想主义,相信童话

七、I(Intimacy Dysfunctions):亲密关系障碍

1、缺乏父爱,混淆依赖和爱,重男轻女,不能尊重伴侣,性的具象化(将个体等同于生殖器)

2、真我被父母排斥,为迎合父母而表现虚假的自我——缺乏自我意识——难以建立亲密关系

3、树立自我意识的方法

边界感,身体和精神——理智和心灵的边界决定我们的信仰和价值观

4、缺乏边界感

难以拒绝,无欲无求

八、N(Nondisciplined Behaviors):缺乏管教的行为

1、教化的内容

      诚实,节俭,责任,自律,勤奋

2、问题

缺乏管教:懒惰,叛逆,任性,顽固,冲动

过分管教:刻板,偏执,过分拘谨,取悦他人,羞耻内疚

九、A(Addictive / Compulsive Behaviors):瘾癖行为或强迫症行为

1、强迫症和瘾癖行为的核心是由选择性获取的感觉,压抑的情感以及虚假的想法构成的

生命受到伤害而造成的病态心理转变

因为需求得不到满足

2、认知瘾

逃避情感的有利方式,理性思考,偏执

3、情感瘾,如用愤怒掩盖痛苦和羞耻

4、忧郁癖

整天伤春悲秋,自身就是忧郁本身,以忧郁为存在状态

十、T(Thought Distortions):思想畸形

思想极端化,自我中心,混淆思考和情绪

模式

1、普遍化,由特殊到普遍本身是正常行为

      当普遍化割裂与自身的情感时,才会变得畸形

恐怖化,假设未来很糟糕,滑坡谬误

2、细节化,细微深邃地思考本身也是正常行为

用琐碎的思考使得自己暂时忘记痛苦,扭曲生活现实

苛求完美的强迫行为,沉溺在琐碎事务中,以逃避自己的无力感

十一、E(Emptiness 〈Apathy, Depression〉):空虚(冷漠、抑郁)

空虚:慢性抑郁,空虚感,丧失真实的自我,好脾气(不会流露出愤怒和沮丧)

冷漠:缺乏意义感,孤独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