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门】
孔子云:“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十五岁的我当时就羡慕嫉妒恨,人家孔子十五岁的时候已经“志于学”了,我还在教室里忙着啃数学题。问我未来志向?抱歉,等我中考完了再说。
等到我十八岁,要报大学了,突然又想起孔子他老人家这话。孔夫子“志于学”,我志于啥呢?虽然比当年才十五岁的孔子还大了三岁,但毕竟人家是圣人,开悟的早,我还得慢慢来。于是秉持着“好找工作”的原则,我卡着分数线考到离家遥远的帝都,学了一个热门的专业“计算机”。
跟随着互联网的热潮,像众多学长学姐一样,我毕了业便懵懵懂懂地进入一家互联网公司,从螺丝钉做起。刚步入社会的热情不言而喻,作为职场小白,我跟着哥哥姐姐们摸爬滚打,趟了无数坑,背了无数锅,吃了无数教训。终于,当自己也有自信独当一面时,我却开始怀疑,这一切真的是我想要的吗?
像每一个挤着地铁的白领一样,我早上愁着穿什么衣服上班,在工位上日复一日重复着一样的工作,最纠结的是午饭吃啥,最开心的是今天发工资,下班回家后躺在床上,除了刷朋友圈、看剧没有力气再去做其他事。
眼看奔三的自己,连人家孔夫子十五岁就决定的事还没想好,更哪敢谈“而立”? 于是我决定要做些什么,但又不知该从何做起。
我开始上班不专心,早上起不来,晚上睡不着,看着手机上的日期翻过一天又一天,焦虑不安。那感觉仿佛一个决定远行的人孤零零地立在涨潮的海边,海水已没过胸前,你不想后退,又无力向前,也许下一秒就会被潮水泯灭。
挣扎,却无计可施。
【月亮与六便士】
你说我拿着月薪过万的工资,享受着一线城市的丰富资源,在一个娱乐至死、金钱至上的时代,去思考“立志”,真的值得吗?
然而扪心自问,谁的心底不曾有一个小小愿望。也许那愿望及其微小,可能是和暗恋已久的人一起吃一顿晚餐,可能是在阵雨的街道上尽情狂奔,也可能是投稿的文章被发布在首页(笑)。这些梦想与愿望无关名无关利,它就在你的心底,不断地质问着你:
你想要过怎样的生活,你想要成为怎样的人。
我有一个哥们,在大四所有人都忙着准备实习、准备出国、准备考研的时候,他休学一年,放弃留德的机会,回老家写小说去了。我不晓得他的小说写得如何,但如今重归社会、进入职场的他,给我一种脚踏实地的稳重。
工作之余,他扔坚持练笔,这份执着令我艳羡不已,他告诉我四个字:
勿忘初心。
于是我试着回想自己曾热爱过的事情:我想起高中时桌子上的涂鸦,想起日记本上断壁残垣的故事。我报了一个素描班,开始系统学绘画;我把平日的脑洞及时写下来不让它来去无影;我翻出书架角落覆满灰尘的日语书,重新背五十音图。
学习让我的生活迅速丰富起来,兴趣的时间占比越来越多,在我心里的地位也越来越重,我不得不权衡它与工作的比重。90后流行一句“Follow your heart”,但放弃眼前的靠谱工作去追求不靠谱的梦想,我却又做不到。
焦虑,但无处可逃。
【问道】
第一次,我思考“事业”与“工作”的关系。我找到一名资深职业规划师,她给我讲述了职业生涯的三个阶段:生存期、发展期、自我实现期。
生存期:该阶段以生存为主,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论,属于生理&安全需求期,此阶段你的收入还不能满足或刚刚满足你的支出,一般是职场新人所在阶段。
发展期:随着个人能力提升,收入开始结余,人们需求层次过渡到归属&尊重需求,希望能和志同道合的人交往,获得他人尊重,此时我们进入职业发展期。
自我实现期:人们在发展期中寻找到自己热爱的事情,投入精力培养发展能力,并能通过该能力创造价值。当人们从中获得的回报高于自己的生存线时,我们即进入自我实现期。
这一刻我豁然开朗,毫无疑问,此时的我正处在生存期&发展期的交界处,是一个转变的阶段,对现实的不妥协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令我焦虑不安,难免心生疑惑,既然找到病根,那治病就有了方向。
第一点,在没有能力改变的时候,接受现实。
工作就是一个饭碗,碗里的饭时而好时而糟,都要把它咽到肚子里,你可以偶尔不吃,但不能永远不吃。所以,先学会接受它。
我重新认识了工作与兴趣的关系:
工作的本质在于谋生,事业的本质在于自我实现。兴趣是两者的引线,能力是铺路的基石。
工作除了谋生,也意义非常。即便你可能从事着一份你并不喜欢的职业,但我们可以通过工作培养自己的职场素养,锻炼软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平和自己的心态,掌控自己的情绪。
记得李笑来说过一句话:“很多时候你并不是没有兴趣而做不好,而是因为做不好才没有兴趣。”对工作没有兴趣的人,你究竟是能力不足无法胜任而怨声载道,还是真的有努力投入探索,去发现真实的自己呢?
第二点,挖掘探寻,认识真实的自己。
能力分为三个层次:知识——技能——才干。
很多人进入不了喜欢的领域,是因为知识的不完备;进入后表现平平,是因为还没有把知识提升为技能;如果努力后仍旧难以脱颖而出,那则可能是缺乏相应的才干。
不同的专业有着不同的知识,但是需要的技能可能有着共通的特性,可以相互迁移。而才干,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天赋或通过长期训练而形成的个性品质。如果你还在为自己的未来迷茫,不妨先从挖掘自己的天赋、优势开始。
你能迅速说出自己的3个优点和3个缺点嘛?如果做不到,说明你还不够了解自己。了解真实自己的途径有很多,除了定期反思总结,你还可以:
* 询问自己的同事朋友,了解别人眼中的自己;
* 列出自己的成就事件,总结共同点,发现自己的优势;
* 利用评测(性格测试比如DISC、MBTI,另外人的性格会随着时间和角色而变化;优势识别比如盖洛普测试)。
然而仅仅是了解还不足够,通过发现优势寻找自己擅长、喜欢的领域并努力精进,方能在自我实现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第三点,坚持你所想坚持的,不问结果。
我曾采访过一位长居新加坡的自由插画师,她在开办自己的工作室之前是在一家私企做财务工作,虽然生活充满了无奈,但是她不曾放弃,每周在街头为行人画漫画人像锻炼自己的技法。她因此结实了很多人,后来不断有人邀请她做一些插画相关的临时工作,她做起了插画兼职。如今她已拥有自己的工作室,生活渐渐变成她期望中的样子。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坚持的道路上半途而废,如果问为什么,也许不是因为做这件事本身太难,而是因为看不到结果,无疾而终。不问结果并非无所追求,而是追求的路上切莫急躁,脚踏实地。
莫言说:“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的时候,你就应该静下心来学习;当你的能力还驾驭不了你的目标时,就应该沉下心来历练;梦想,不是浮躁,而是沉淀和积累。”
【刀锋】
The sharp edge of a razor is difficult to pass over, thus the wise say the path to Salvation is hard. ——《Katha-Upanishad》(剃刀锋利,越之不易;智者有云,得渡人稀。——《迦托·奥义书》)
生活不如意十之八九,而在探索坚持的路上更是荆棘丛生。我们总会有倦怠疲惫的时刻,总会产生拖延逃避的冲动,这些负能量都是生活中必然发生的,就像正弦曲线,有高有低,才是常态。
存在这些负能量至少这意味着你走在前进的路上,面对它们,我们可以适当放置,给自己一些放松与休息,调整计划再行动,相信积累的力量,时间从不辜负任何人。
我是五荷,一只爱折腾的90后运营喵,偶然写写画画,欢迎调戏,互相成长。
作者年龄段18-24岁,活动链接:上班这点事儿专题征文|焦虑,月经式爆发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