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一个朋友准备转所,想问一下我的建议。我的答案是,找一家看重你能力的,同时也可以让你收获能力,并给你尊重和自由的律所。
他听了我的建议后,和我分享了本周五他在一家律所面试所了解到的情况。面试他的律师1991年出生,比他还要小3岁,但是已经成为了这家律所的合伙人(这位律师,我认识,算是普通朋友吧),年收入已经破百万。这位合伙人律师和他说,自己刚来这家律所的时候,目标就是成为合伙人,但是,成为合伙人需要投入几十万的资本,同时还需要向律所交纳单独办公室的租金5万元/年。那时,这位合伙人律师才刚起步,哪里有那么多钱。所以,这位合伙人律师倒逼了一下自己,他把单独办公室的租金5万元支付了,剩下的几十万,他和律所协商从自己的业务提成中扣减即可,这意味着,在他没有获得任何收入以及案源的前提下,他已经支出了几十万元。
为了获得这些业务收入,用他的话来说,就是“饥不择食”,吃一些“垃圾案源”。其他律师向法院递交了法律文书之后,大部分工作已经完成了,但是,对于他来说,这才是刚刚开始而已,他需要协调关系,需要跟着当事人去核实保全财产,总之,是随叫随到吧。经过一年的打拼,终于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100万。但这并不是成功,而只是开始,为了维护客户关系,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需要给顾问单位回扣,需要打通关系等等,总之努力了2年多,才基本算是将自己的疆域稳固住。
这位合伙人律师深知一切来之不易,所以对律界新人的教导都是,外界很残酷,如果没有准备好承受扒皮抽筋的痛苦,不要轻易独立执业。
我的这位朋友听完这位合伙人律师的介绍,当时是心情澎湃,内心有些激动,认为自己也可以做到,不过为了保险起见,还是想询问一下我的建议。
听完上述的“故事”,我的建议进行了一下调整,首先,对于这位合伙人律师,我很佩服,他为了自己事业所付出的努力真的很大,取得的成就也是令人羡慕的。但是,当时他所经历的痛苦,从他口中说出的只是一个部分,还有一部分是他没有表述出来的,所以,这个痛苦和压力可能会更多。第二,根据“幸存者偏见”理论,我的朋友可能只看到了这位成功的合伙人律师,而没有看到与他同样的倒在路上的其他律师。再或者说,这位合伙人律师的成功是存在一定偶然性的,而不是付出辛苦就一定得到回报。第三,1991年出生,截止至2017年,年龄为26岁,可谓年轻有为,从业1年多即可收入百万,截止到今年从业应该是3年多。推算一下,这位合伙人律师23岁就取得律师职业许可证,在没有太多实践经验的前提下奋斗一年就收入百万,这是不符合常理的。因为取得律师证的前提是需要实习1年,也就是这位合伙人律师在22岁的时候就已经大学毕业,实习1年,23岁那年取得律师许可证,24岁获得人生中的第一个1百万,26岁即收获了自己的成功事业。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这位合伙人律师具有超凡的智慧,以及完爆正常人的学习能力,这一点我的朋友没有意识到。
做完上述的分析之后,我还有一点疑惑,即让自己选择逐步的成长获得的回报更多,还是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获得最快的进步然后逐步守住这份成果获得的回报更多。存在疑问,就在007班级中询问了一下大家的看法,大家的回答和我的感想如下:
|007-2413|:以我的价值观来选择,我会选择逐步成长。我也是90后,我能够感受到90后的压力,所以很多人会选择在激烈的环境中快速成长,甚至有时候这个环境不是我们能选择的,我们被世界推着走,只能接受激烈的环境。可是,我作为一个“历史人”,我也知道,个人的力量和作用总体来说,是微不足道的,我们要做的就是保存自己的体力,服务于更需要我们的人,这个更需要我们的人,我个人理解是家人。当然,男人和女人的价值观肯定不一样,我的观点仅作为你的参考吧。
思想感悟:这个观点,我的内心是特别赞成的,也符合我对自己现在成长的期望,成长的太快很好,但是太快的成长也可能意味着更快的衰亡。
|007-2354|:我觉得应该是在风雨中成长,在市场中去成长,调整自己,不然自己学习的东西很有可能是这个社会不实用的,或者是不认可的。当然在市场中的压力,可能又是一个问题了,也可能是暂时的,当在别人不想接的案子中能够做的很轻松的话,后期肯定会形成一个正面的循环的。
思想感悟:一定会形成一个正面的循环,前提得等到或者扛到后期,原因就是“幸存者偏见”。
|007-2422|:我的选择是在激烈的竞争中快速成长,抗压能力是因人而异的,而且这东西也需要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有快速成长的机会为什么不要呢,头发会白,面容苍老我觉得还是需要自己好好调整一下吧,习惯压力就好了,相比压力带来的心理和生活上的成长,我觉得那不算什么,因为权衡利弊的出发点不同,所以选择就不同了,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思想感悟:敢说这样的话,说明你也是不凡的,所以,我希望你成为幸存者,也希望你成为幸存者之后,再分享一下自己的感悟。
| 007-2365 |:就我个人来来看,我会选择逐步的成长,因为我对于外界压力的阈值比较低,我并不喜欢激烈的竞争环境,一个人的价值是靠其不可替代性决定的,这是我目标,也是选择逐步成长的原因。
思想感悟:对自己的抗压能力要有一个清晰的了解,看到了远方的目标,并不意味着可以获得这个目标,我很赞成基于自身所做的选择。
|007-2348|:我觉得这个问题我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说一下,今年8月,我无意识的挑战了自己的极限,每天花费2.5-3小时学习李笑来专栏,花费3-3.5小时背单词,此外每三天写一篇文章,还有几个别的小事情,当然我还要上班,所以有半个月的时间我是没有娱乐的,当然也没有运动,最后带来的后果就是病倒,然后开始放松休息,娱乐一发不可收拾,这就是两个极端,而我觉得走极端并不是一个好的策略。
循序渐进,才能有每天持续进步的复利效应,我正在调整。
另外,我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我完全不娱乐,去成长虽然也有很多快乐和成就感,但是这样的人生真的是好的吗?尽管浪费时间是可耻的,可是什么是浪费呢?目前确实压力巨大,吴军老师说过,人生是一场马拉松,看的不是阶段性能领先多少,而是保证每一个阶段都不落后,做到这个的话,你在路上就已经熬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了。曾国藩的打仗策略也是,要想打胜仗,首先得保证自己不输,我觉得快速成长必然伴随巨大的压力还有焦虑,此外还有家庭责任的部分缺失,一方面是自己的健康可能会受损害,一方面跟家人的关系可能会有负面影响,你觉得这真的值得吗?
退一万步,我们活着,为的什么?仅仅只有个人成就吗?也许我们在成就方面的努力是为了给家人更好的生活,可是更好的生活是什么?
所以,最好的策略是关注自己的成长,也关注自己的健康,也关注家庭,分配好时间,不要压榨自己,保证每天进步一点点就好了。
思想感悟:你说出了我的心声,人生是马拉松,跑完了,才能看到最终的结果。
|007-2349|:对于这个问题,我的选择是在激烈的环境中快速成长,因为虽然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但在相应的人生阶段,成长的方面和侧重点都是有差别的,在相应的时间迅速达到自己可能达到高度的最大化,这样才能充分体会成长带来的快乐与富足。
思想感悟:快速开始并上手,这一点我是赞成的,但选择进入激烈的竞争环境,快乐的东西并不会太多。
|007-2357|:我的想法是要在身体允许的前提下。我也深深感觉没有好的身体条件,一切都无法进行,反过来,就算在激烈环境下锻炼了自我,弄垮了身体,一切也都是白搭。去尝试适合自己的节奏,适当降低期望值,增加幸福感。
思想感悟:身体是1,其他都是1后面的0。
大家的上述观点让我想明白了心中的疑问,我不会因为他人的快速成长而羡慕,我还是要按照自己已经确立的成长模式,继续修炼自己,路可能很长,但是这可以保证我到达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