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人际沟通入门
(一)我们为什么要沟通?
(二)沟通的历程
(三)沟通的原则
(四)沟通的迷思
(五)社交媒介&人际沟通
(1)社交媒介的益处
(2)社交媒介的挑战
(六)如何成为沟通高手?
(1)沟通能力的定义
(2)沟通高手的特质
(3)跨文化的沟通能力
(4)运用社交媒体的能力
002 沟通和认同:自我的塑造与展现
(一)沟通和自我
(1)自我 VS 自尊
(2)自我的生物性 VS 自我的社会性
(3)文化、性别和认同
(4)自我应验预言
(二)自我展现&认同管理
(1)公开自我 VS 隐藏自我
(2)认同管理的特征
(3)为什么要进行认同管理?
(4)现实世界的认同管理 VS 虚拟世界的认同管理
(5)认同管理&诚实
(三)自我袒露
(1)自我袒露的模式
(2)自我袒露的好处
(3)自我袒露的风险
(4)自我袒露的原则
(5)自我袒露的替代品
① 沉默
② 说谎
③ 模棱两可
④ 暗示
⑤ 回避
003 知觉:看到什么就是什么
(一)知觉历程
我们对周围世界的知觉受到自我概念的影响。比如,对兴趣不同的人来说,在公园里散步可能得到完全不同的经验:设计师会关注路人的衣着,植物学家可能会关注植被的情况。
(1)选择
我们身边的信息量远远超出了我们所能处理的限度,所以知觉的第一个步骤便是选择那些能给我们留下印象的信息。影响知觉选择的因素有:
① 刺激的强度——那些更响、更大、更亮的事物总是更醒目。
② 重复的刺激——比如,水龙头里轻微且持续的水滴声。
③ 频繁的对比或者转变——一层不变的人或事物难以引起我们的注意。
④ 动机——动机决定了我们从环境中挑选什么信息,也决定了我们会如何认识别人。
选择不仅包括选择注意哪些刺激你的信息,还包括忽视其他的线索。
朋友圈印象管理小技巧:高质量的内容+重复的刺激+新鲜的内容+目标客户心理
(2)组织
从环境中选择相关的信息后,我们必须用有意义的方式组织这些信息。每个人都有一套不同的方案来组织我们对于其他沟通者的印象,社会科学家称之为知觉基模。我们会按照外貌、社会角色、互动风格、心理特质、群体将人分类。
我们所使用的知觉基模塑造了我们与人沟通和理解别人的方式。
Q:你是用什么方案将你生命中所遇见的人分门别类的呢?
刻板印象
当我们选择好一种分类的组织基模后,我们便会使用那套基模来符合分类的人做出归纳和预测。如果你的归纳失真便会沦为刻板印象,即过度地使用分类系统进行归纳。
看看你是否符合刻板印象的三个特征:
① 通常以容易辨认的特征将人分类。
② 将一组特征加诸某一类的绝大多数,深知是全体成员。
③ 将这组特征应用于该类群体的任何一个成员。
为了消除刻板印象造成的沟通障碍,一个有效的方法便是试着把对方看作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你假定拥有某类共同特征的群体中的一员。
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