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改变孩子一生》317页
很多父母都认为给孩子讲道理是管用的,以至于动不动就讲。
不用说一个4岁的孩子,就是我们所谓成年人,能听懂道理?自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开始,我们听到的道理够多的了吧?现在如何呢?道理是用语言来表达的,而语言是高度抽象的符号,我们可以说听懂了这些语言符合,但背后隐含的道理却不是用听就能懂的。比如哲学书上的那些字我们都认识,可连在一起,又有几个人能解其中之意呢?跟一个孩子讲“粒粒皆辛苦”,无异于跟他们讲哲学。
这就怪了,孩子听不懂道理,为什么会有所改变呢?
答案在于他们读懂了父母的情绪--或喜或悲,或愤怒;读懂了父母语言背后想表达的“意”--我不喜欢,你要改。如若不信,下次讲道理时验证一下:面无表情 不带任何情绪,像播音员那样把你要讲的道理念出来,看看孩子能否听懂。
孩子因为对语言的理解还不“纯熟”,所以可以很轻松地就能读懂父母言语背后隐含的“意”;父母因为嘴皮子太溜 ,所以不能会意,甚至词不达意。
感想:
和前面“孩子看父母的脸色”一段呼应,读懂语言背后的情绪,也是看脸色,脸色代表着情绪,或喜或悲。
重点是情绪是第一位的,和孩子交流,也要适当忽略语言,关注背后情绪。如同孩子不会说话时哭闹等时是在表达情绪一样,成人更会隐藏情绪,伪装情绪,但我们的语言和动作神态一定是在表达情绪,这是人和人交流的起点,懂得、关注对方的情绪,才能理解对方,和对方沟通。李老师说咨询师不要关注求助者说了什么,而要关注求助者是怎么说的,这其实也是在说要关注求助者的情绪。
情绪是一种原始的表达 ,更深层,更是人性的流露,语言,动作都只是媒介。反映了人的情和欲的被满足情况,关注情绪,查究情绪背后的情和欲的满足情况,及时应对。
孩子如果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欲求是最好的,沟通会很通畅。但很多时候孩子会用发脾气等表达情绪,需要我们去引导其表达。我的女儿应该是后面一种情况,经常莫名其妙的发点小脾气,大声吵闹。我以前很烦气,就会严厉压制她。但效果不好,最终往往是严重的对抗。这说明我只关注其表面的语言了,我以后要更多的去关注她为何发脾气,关注其情绪和这些情绪背后的原因,把他发脾气当成是感冒发烧的症状,努力去查找病因,准备对症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