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把一款新App发布后,在我们还没有资源与数据支持时,时很难去做推广运营的,也很难拿到公司的资源或资金做一些活动。如何在发布后获得第一批用户,进行冷启动。这时候就需要做应用市场的ASO优化,通过用户的搜索,用App的介绍与截图吸引用户去下载。
那我们该如何下手呢?先从竞品身上找思路了,毕竟用得好,竞品就是我们进步的阶梯。
1、产品体验
在做任何产品对比分析前,如果不亲自下载体验的话,那么呈现出来的数据只是表面维度。就像梁宁产品思维30讲的提到的,产品能力是每个人的底层能力。如果你有了产品能力,就有了脚踩在地上的踏实感。所以,产品体验是前提,当你足够了解你自己的产品之后,就可以继续了。
2、副标题&关键词覆盖
所有产品,在提交上架App Store前,应该把副标题和关键词写好,关键词覆盖的意义不用再多赘述,就像盖楼打地基一样。想要后期能有更多的词可以优化,必须把基础优化这一关做好。
在苹果商店收录权重方面,名称的权重大于副标题,副标题的权重大于100个字符的关键词。
写关键词的时候,就可以用上竞品分析了。可以关注下哪些词是竞品有覆盖,自己没有覆盖的,哪些词是竞品在TOP10、TOP3的,这些都是需要自己用心关注的,尽量组合让自己的产品有更好的收录。通过编写连贯的词汇语句能够增加关键词的数量,减少重复的文字,增加关键词的拓展。
3、产品下载量
产品下载量,当然是越高越好,且下载量越高,榜单也就越高,竞品的下载量怎么看?可以通过第三方工具分析。如七麦、蝉大师,虽然准确性不高,但可以通过预估来判断与竞品间的差距。
在分析过竞品的下载量,知道自己和竞品的差距以后,就可以去着手提升了。提升下载量的方式千千万,这里重点说下与ASO相关的,其他不做赘述。
产品上架以后,筛选可以优化的词,结合产品自身的功能和用户画像去筛选。尽量提升到TOP2,因为现在App Store专题的增加,很多在第三的App实际上手机排名已经是第2了(App Store专题推荐一般在第二位),所以还是建议TOP2带量效果会略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