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到清明节了,年年都要和妈妈去给外婆上坟,外婆就有大姨和妈妈两个孩子,大姨已去世好几年了。妈妈一到阳历的3月就开始惦记着这个事情,这两年妈妈年龄渐长,更会怀念以前的人和事情,我也能感觉到。
外婆的这个坟地在洛阳北边的邙山盘龙冢上。就是诗云: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无有卧牛之地”的邙山。你可想而知这可是块老坟地,是外公解放前置办的,外公已去世有60多年,我更是不曾谋面。但从小每到清明时,就跟着外婆和大姨,妈妈去邙岭上給外公上坟,这个人在我生命里虽然形象模糊,但也不觉得陌生。外公去世已久,上坟对我们这些孩子来说更像是一次野外春游和踏青。当时从老城坐公交车只能到洛阳东站,然后只能步行过铁路,过金家街,卖家街,街头上好像有一个清真寺,这一片住的都是回民,从大门看进去,院子很宽敞,整洁,院子里最常见的是高粱杆,家家好像都在扎高粱笤帚,大门口放的也是笤帚。到街的北头有一个劳教所,围墙高高的看不到里面,围墙外面有一个铁的水龙头,上坟路过的人都会在这儿喝口水,洗一把脸,这已到邙山脚下,再穿过一片小树林,跨过310国道,就开始上山。当时都是土山道,崎岖不平,沟沟坎坎,对我们城里的孩子来说可是太新鲜了,上蹿下跳,看桃花,摘野菜,一个个撒欢似的。一路上坡,走走停停,在半山腰上有个土地庙,往往到哪里大家会坐在庙外面的平地上喝水休息一下,下一站就到了山顶。
山顶上是绿油油的麦苗,在沟沿上远远近近零星地有几棵刚发芽的桐树和枸树。前面高处是一片林地,有桃李树,桃花开的时候如一片粉霞飘浮在半空。
大人们会摆上祭品,带来的提盒,一般提盒有四层。做的荤素不同的菜式,带的自己烙的饼馍。在坟地里压上两指宽的白纸条,在绿苗间那一片白条随着微风飘动。燃上送去的金银元宝,点上一把祭香,香烟袅袅升起,跪拜地下的先人,仿佛此时他们又和我们连在了一起。将近晌午,会在青苗间,树阴下围坐吃一个卷饼,聊几句家常,说一些往事。待香烟散去,收拾下山,原路返回,及到家都已是过午时分。
外婆老了走不动了,就和妈妈一起。清明还是年年重要的一个节日,走上邙山看看青苗,看看桃红柳绿。
在后来外婆去世,也埋进这片青苗间。土路也修成了公路,妹妹有了汽车,不用再辛苦的步行,山上也建了不少的厂区,原来的林地建起了一个大的公墓,土地庙也被围进了一片果园里。但是邙岭上的麦苗青青依旧,桃花如霞依旧,青苗间的白祭条依旧,烟火袅袅依旧。
今天又上邙山,去祭奠那些逝去的亲人,少了些小时的兴奋,多了些对他们的怀念。愿我在天国的亲人们好好的,也保佑我们能平安顺遂。青苗常在,时光易逝,清明年年会提醒激励着我们,珍惜所有,不愧先人。
爱,这清明的微雨;爱,这邙岭的青苗;爱,这春日盛开的桃花花;此时,心,仿佛也在这花香中被浸染,也在这轻风细雨中被涤荡,也在这前人的呢喃中被指引,终获取血脉亲情的力量。
再见,外婆!再见,邙岭的青苗!明年清明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