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觉得我是懂父亲的,所以我在告诉他我已经恋爱的时候,很自信地认为他是会同意的。
说了男友家里的情况以后,看到他面带怒色,我愕然了!
怎么会这样?我觉得对象很想他:大学毕业—有知识;温文尔雅—有气质;说话不卑不亢—有涵养;脸上带着和善的微笑,甚至说话的声音都带有磁性,听起来很诚恳。
爸爸怎么就不同意呢?我以为我带回家来他看到本尊,就会改变想法。
可是谁知道,爸爸竟然当着我的面拍桌子让他滚。爸爸的态度对妈妈好像是一种鼓舞,她随手拿起笤帚直接舞向他,把他赶出去了。
开始的时候,我以为爸爸妈妈嫌贫爱富,从心里非常鄙夷他们。
男友家里很穷,在外人的眼里是随时都能断顿的状态中,房子是岌岌可危的土墙黑瓦,里面黑洞洞的,大白天不开灯,就会碰着缺角的桌子或者断腿的板凳,还有母残父弱弟兄多。
这样的家庭,相信无论哪个父母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女儿来当“扶贫大使”。
这种情况下,父母生气也是可以理解的,我不停地给他们灌输男友的优点,希望他们能够同意我们在一起。
有一次我问爸爸:“他人很优秀,只是家里穷,我嫁的是他这个人,又不是他的家庭。”
爸爸问我:“你知道你俩的差距吗?”我不解地看向他。
嫁人,是一个人与一个家庭的融合。婚姻是两个人的事情,日子却是整个家庭的。
“你是一个两手不沾阳春水的人,啥时候给我和你妈煮过一顿饭?家里的席梦思床你睡习惯了,去他家里睡木板床睡的着吗?住惯了通透的楼房,你确定能做到屈就在憋闷的土屋里?以你的个性,你确定能够周旋好大家庭的日子?”
我信誓旦旦地表示“这也就是一个过程,习惯了就好。”
爸爸说:“生活方面还不是最主要的问题。主要问题是你俩的文化和思想差距。”
这是我的软肋,男友是大学生,是凤凰男。而我虽然家庭条件优渥,但是贪玩成性,只上了一个初中。
“自古以来,爱情要想长久,讲究的是个灵魂沟通。你一天想的没个正事,他要顾及父母兄弟和你的小家,不可能时刻把你捧在手心里,和你玩下去。
压根就不在一个思维层面上,你说你俩怎么可能幸福?你也许现在就是个头脑发热。”
我愕然了,真没有想过这些。
“就说以后你们日子好过了,思想和文化差距,会无形地让你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就像我和你妈一样,经常我俩都是鸡同鸭讲,你难道没有看到?不是因为有你们三姐弟估计我和你妈会过不下去”。
以前的婚姻讲究的是个门当户对,不仅是指财力方面,更多的是说思想同步,三观一致。
我看过民国时期的才子,很多都是“花心大萝卜”,能和原配好好生活的屈指可数。
因为那个时期是新旧思想交替的关键时刻,这些出过国留过洋的人,看着自己裹小脚,不识字的包办婚姻老婆不如意,开始萌生反抗意识。
最悲剧的就数鲁迅的原配夫人—朱安了,一辈子没有被鲁迅承认过,虽然生活上也资助她,但是心理距离,那真的就不止隔了一个银河系那么简单。
爸爸和妈妈的婚姻,在妈妈看来是满足的,她不识字会做针线,把家里料理的井井有条。
她脾气不好,稍有不如意就会爆出口,有时候爸爸也防不胜防。
对我们三姐弟,能说着教育的,她绝对是破口大骂;能破口大骂的,必定会手持棍棒,追出几里地。
爸爸则不然了,他好像对自己的婚姻从来就没有满足过。总觉得自己命里不该是这样的。
爸爸是读过高中的,还会吹拉弹唱,甚至学过唱戏。自我感觉是一个“有文化的人”,缺少能和他灵魂沟通的知音。
那心里的委屈可想而知了,面对妈妈的唠叨和“无理取闹”,他只能苦恼地抽烟摇头叹息。
我了解到他的内心,是因为自己的婚姻不幸福,反对我找个读书人结婚。他不愿意看到我的婚姻,是因为被人嫌弃,徐娘半老的时候而结束,而他那个时候已经没有能力保护我,看着我受苦受难。
更深的想法是,他不愿意男友日后也如他一般惆怅感慨时运不济,命运不公,我俩都陷入痛苦的深渊。
都说,“父爱如山”深沉无语,“自私”的内心中藏着对子女深深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