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 命 随 想 》第 133 章

作者:董勤勇
状态:连载中ing
引言:人生之海,浪花翻涌,随手掬捧几朵,泼向脸庞,沁入心脾!人生之花,漫山遍野,随手采撷几瓣,抛向天空,缤纷飘扬!人生之路,千条万里,随步踏向远方,排山倒海,景色不断!人生之情,恩爱痴恋,随思渐入佳境,信手写来,刻骨铭心!


              《第133章》

        刘丽珍——董主任人好心好,长命百岁!

        湖南省衡东县草市镇焕塘完小刘永春校长——0点40的时候,89虚岁的老父亲因已难区分白天黑夜起床了,我只能睡眼惺忪地坐在旁边陪着,然后无意看完了你的这一个章节,心中颇有感触,我想:董哥,你应该担得起“仁心妙手”这四个字!向您致敬!

    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大成桥颜勇坚妹几——这么荣幸钻进你的生命随想里[强]!

        求全责备,是汉语成语,指过分挑剔,要求完美无缺。出自《论语•微子》。

        2022 年 12 月我国疫情防控政策全面放开。放开之初,势必会导致对新冠病毒敏感者,体质羸弱者,有严重基础疾病者或者老弱病残的大面积感染、严重发病甚至生命消散。

        动物之间会传递危险信号,包括使用声音、气味、行为和化学物质等。比如,若某只老鼠因食用有毒食物死亡,其他老鼠可能通过其遗留的气味避开相同食物。

        飞蛾赴火是一则汉语成语,语出《梁书•到溉传》。意思是像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董哥很小的时候,就对飞蛾赴火印象深刻,那时候的夏天,垄间田野,到处都是煤油灯,煤油灯的下面是脸盆脚盆之类的盛水器,人们特意在水的表面飘浮一层油污,机油柴油等等都行,飞蛾赴火以后掉落到油污里就再也飞不起来了,最后挣扎耗竭而亡。这是比较原始但是比较生态的灭虫法。

        然而,并非所有的飞蛾都会扑火。有些飞蛾适应了人工光源,学会避开它们。它们可能通过调整自己的导航和定位能力,寻找不同的光源或把握正确的方向。这些适应能力使它们能够在人类活动频繁的地区生存,并避免重复扑向火光所带来的危险。甚至让人惊愕的是,飞蛾后面竟然学会了利用人类的光源,比如某些飞蛾利用人工光源作为交配信号,以吸引异性。还有一些飞蛾甚至利用火光来吸引并捕食其他昆虫,如萤火虫。

        2002年11月, 中国广东省佛山市发现全球首例SARS病例,非典爆发,但是,前后经历了一年零八个月,比较严重的持续了八个月。后面突然消失,原因是多方面的:全球温度开始变暖,而非典病毒在高温高湿环境当中死亡速度会增加;强有力的控制措施;全体抗疫尤其是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

      新冠也一样,你现在再提新冠,也成为了过去时,虽然人们对这些浩劫依然心有余悸,但是,人类是不会因为几场浩劫而灭绝的,总有一些人能够顽强地活下来。一如之前曾数次发生的世界末日般的传染病流行,比如黑死病即鼠疫,1918年的H1N1流感,埃博拉病毒,第三次鼠疫大流行以及天花病毒等。

        到底是致病病原体衰减,致病力减弱下降,还是人类抵抗力提升增强,这两者无法割裂开来而是相辅相成的。同类动物之间包括人类,到底面对疾病的抵抗会不会有一种魔法般的力量互相传递以避免更多同类惨遭灭绝,像无线充电一样,并且这种能力还能够遗传下去,因为无法采集,无法收集,无法统计,无法检验检测,无法实验,无法比对,无影无形,所以,只能这么认为,董哥的脑海里不断跳出看视频的时候多次重复的那句话:我太难了!

        太遗憾了,科学和医学的盲区和无能为力太多了,你不要把董哥上面这种想法看成歪理邪说或者说玄学,不过,依据人类的超强大脑,一代不断翻越一代,这一天终究也会到来,最后证实同类动物之间确实有一种类似于无线充电一样的形成群体免疫的能力。科学的本质就是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从快马加鞭送信,到发电报,到打个电话发个信息,到微信视频,人类的进步与发展颠覆你的想象。

        浩劫来临,总是有太多的人过早消散,生命在浩劫中戛然而止,而且把生命圈中的人的工作生活打断打乱,让他们很长时间无法从悲凉中缓过神来。

      过早死亡是指个体在未达到平均预期寿命前死亡的现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即WHO的数据,全球平均预期寿命约为72岁,而在中国,这一数字已提升至77岁左右。因此,一般而言,若个体在远低于这一年龄时离世,便可视为过早死亡。

        那些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因无法预测,而且,很难适时控制的浩劫中过早仙去的人们,他们自己消失得无影无踪,却留给生命圈的人们太多的遗憾和惋惜,同时,亲人们更是夹杂着太多的心有不甘。

        今年四月份就前几天,辽宁鞍山一个三十岁的独居小伙没去上班,又联系不上,同事带开锁师傅开门,发现他竟然已经仙去了。一夜之间,应该是猝死,这就是典型的过早死亡。因为独居,几乎无法知晓他到底经历了些啥。家人的遗憾和悲凉自不必说。

        新冠疫情放开后,我的一个远在广东的朋友询问我。说他60几岁的母亲因新冠病毒感染,发热咳嗽,肺部不好,却住在他们市区一个医院的妇科去世了。按道理,住的科室不对,他可不可以去找医院的麻烦,或者要求给个说法,或者讨要赔偿甚至不理想的话,要对簿公堂。

        董哥让他先稳稳,克制克制一下,思考了几天,给出了以下答复。

        第一,对你母亲在浩劫中不幸逝去表示痛心惋惜,还望节哀顺变。

        第二,疫情放开之初,群体免疫尚未全面形成,有一部分人感染者无法预料无法避免无法掌控。你母亲成为不幸者之一,而且,从结局推测,你母亲对新冠病毒超级敏感。

      第三,绝大部分感染者包括董哥自己,以及朋友你自己都活下来了,说明你母亲属于疾病特异质,这种特异质只要遇上这种因素,难逃一劫。

        第四,董哥从宁波的切身体验来看,还有连篇累牍的报道,进而推测全国,疫情放开之初,感染者众,到处住院病床一床难求,只要略微符合条件的医疗资源都要充分利用起来,以方便和满足感染者的诊疗需求,所以,什么妇科,骨科,儿科等等,只要想办法能够让感染者住院就行,以便让患者及时获得观察和治疗。不是特殊时期的话,哪个医院的妇科愿意收治新冠病毒感染者,是个人都知道要住呼吸科或者感染科或者重症监护,之所以让你母亲住妇科,还不是因为一床难求吗?还不是因为全国指令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医疗资源吗?对你们市区医院能够竭尽全力克服困难收治你的母亲你理应心怀感恩,因为他们托词说没有床位婉拒诊治你母亲,你也是无计可施的无可奈何,而且,应该也事先跟你做了说明,甚至签字画押了。

        第五,不管住在哪个科室,只要是新冠病毒感染者的诊治,都是依据全国新冠病毒感染者的诊治指南和共识意见来进行的处置的,有适时更新也会及时发布,只要是医务人员都可以进行。不存在科室、专业之间的差异。即使有他科棘手的问题,也会请相关专业人员会诊讨论,共同制订诊治意见和方案。每个市区,每个地方,每个医院都成立了新冠病毒感染者诊治治疗专家组,随叫随到。

        第六,疫情放开之初,六天内就有十六位院士不幸逝去,最年轻的才57岁。院士乃国宝级人物,住院条件医疗条件,住的啥科室,有哪些诊治专家自不必说。即使如此,可以说是封顶的优越,依然无法挽留。

      综合以上因素考虑,你应该也明白了很多,夺去你母亲生命的是新冠病毒感染这个不可控的疾病本身,加上你母亲的对该病毒的特异质,也就是对该病毒超级敏感的体质而导致她不幸去世,跟外部因素,比如住的医院、科室、诊治条件关系不大,你去查阅一下,肯定还有同样住在妇科或者其它非呼吸科的感染者获得了活命、恢复甚至完全康复了的。

        这样你就明白了,董哥的意见就是不用去找你们市区医院的麻烦了,不能让你们市区医院的医务人员流汗流血还流泪,更不能让他们热心真心还寒心,绝大部分医务人员都是在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履行他们的诊治职责和义务,并不是所有的病,只要治疗,就铁定能够恢复,同一个病,不同的人,或者同一个人,不同的病,结局会大相径庭的。我们不能抛开这个特殊的疾病的本身,在这个特定的人物身上,究竟是否能够恢复这个前提条件,而随意求全责备,去用他错思维偏执固执去推定医院或者医务人员一定存在过错。

      医者父母心,他们平日里跟你无冤无仇甚至连交集都不存在,医务人员诊治起来基本都一视同仁,绝大部分医务人员绝大部分情况都是中规中矩的,你这样一质询一质疑有冤枉的嫌疑。医务人员确实是职业职务职责行为,可以不用谈感恩感谢,但是,冤枉,那就有点不妥了。你的悲伤,难受,痛苦,不解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值得同情的,但是,这不是借口,不能悲极生变,不管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做人的起码原则和底线还是要守住的,不能因为自己经受了打击就乱嗔怪人家,就乱撒气,尤其是撒在那些本来有恩于你的人的身上,这不是因为董哥本人是医生才这么说话的,这是铁的不容争辩的事实,董哥也是站在公正立场上这么来说的,并不能因为你是我的朋友,我就会挑唆鼓动你去做一些昧良心的事情,那样并不是帮你而是害你。

        逝者不能复活,时光也无法倒流。人类历史的车轮无法阻挡。科学和医学依然有无数的盲区,有些东西你根本无法求证,折腾到崩溃,你也不一定能够搞出个所以然来,反而有可能导致你心力交瘁,甚至击溃你的心智和承受力。董哥感觉,你们市区医院并不存在过错,既然如此,你就不要老是拿你母亲的名字去反复提及,去反复咀嚼,去唇枪舌战了,就让逝去的灵魂安息吧,这是你最后的孝顺,也好让活着的灵魂安宁,包括你我,也包括你们市区医院的医务人员。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30,321评论 6 54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9,559评论 3 42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78,442评论 0 38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63,835评论 1 31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72,581评论 6 41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922评论 1 328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3,931评论 3 447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096评论 0 29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9,639评论 1 33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41,374评论 3 35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43,591评论 1 37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9,104评论 5 36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4,789评论 3 34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96评论 0 2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24评论 1 29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52,322评论 3 40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8,554评论 2 37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